首页 吾父耶和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章 军事理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参谋部体制被认为是近现代军队的里程碑式的进步,其指的是由军官、士兵和文职人员组成的团体。

为军队指挥官提供指挥和控制服务,通过信息收集、分析了解敌方动态,按照己方军事能力,制定军事计划,并协调和监督计划和命令的执行。

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军事统帅,不必再亲力亲为协调复杂的军事行动。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古时期军队幕僚体系的替代与进步。

但相比之而言,要更加专业、细化、高效、清晰。

对于如今耶路撒冷中下层的军事指挥官来说,这其实是很不喜欢的一件事。

毕竟谁也不喜欢被控制,也不希望自己沦为一个单纯的执行机构。

可对于普尔多克和乔治这个层次的军事指挥官来说,参谋部体制的出现,使得战争在他们脑海中的感受,更接近于一种游戏。

足不出户,掌握全盘战局,这带来的便利性,以及权力感,是曾经骑士身份,根本无法提供的。

然后,加强军队的组织性,在这个中世纪缺乏组织性的时代环境下,又确实就能百战百胜。

在王国这边,掌握了更高层次军事战术、技术的情况下,即便存在一些问题,其实都会被掩盖。

然而这个时候,盖里斯却又跳出来,反对说建立强有力的参谋体系,反对军事层级的绝对命令。

这在一些人看来,属实是有些自己打自己脸了,无非大家是不太愿意直白说出来罢了。

“前两天,我和盖里斯聊了聊,他的意见还是很明确,不同意总参谋部制定全军的训练计划,认为总参谋部的意义,在于协调而非指挥。”

“在接下的军改中,虽然说要进行军地分离,废除安条克总督,但会建立安条克战区负责向东方进军。”

“相应的,埃及方向,也会建立战区,并准备向西方进军,二者是并驾齐驱,不分从属的。”

“但即便是战区的参谋部,也不是说就包打一切,还是主要负责协调情报、分配后勤补给,下达粗略指令。”

普尔多克如此说道。

“那盖里斯,他到底是打算把指挥权限下放到哪里?”

乔治已经有些恼怒了,如今他虽然是军务部部长,在盖里斯的设置的体系中,却感觉自己并无什么实权。

他麾下并无任何可以直接指挥的部队,不论是训练、又或者征兵,都要下放,那么他还能干什么呢?

与其说是军务部部长,倒不如说是退伍军人部部长,等到战区体制建立起来后,乔治大概就彻底和军队指挥脱离关系了。

虽然说当一个橡皮图章没啥不好,一想到在接下来的即将成就的伟业里,自己居然是一个看客,终归是会有许多失落。

普尔多克接着道:“不出意外的话,训练计划,会由团级制定,局部作战的权限要下放到营连。”

“在后期的作战中,军事层级,从上到下分别是战区、团、营、连四级。”

“战区负责战役层次的策划,并汇总情报、分配后勤补给。”

“团作为行政层级,在从战区接收新兵后,进行新兵训练,并更多的是作为机关单位形式作用。”

“营连两级,才是主要的作战层级单位。”

“整体来说,全军上下,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小而精的状态,除了特殊情况外,不太可能再出现跨战区级的作战。”

其实乔治也理解盖里斯的军改思路。

在耶路撒冷的既有国土范围内,因为有着光学通讯系统的存在,一日之内即可收到情报,下达作战命令。

但接下来的许多作战,都是要超过国土范围,总参谋部对信息的汇总以及下发必然会延迟。

而战区级的参谋部,也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很好的与前线沟通。

因此,承认战场局势是混沌的,抬高一线作战人员的自主权限,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若说原先的军事理念体现为战术应完全服从于战役,那么在盖里斯近一年的军事理念,则改变为:战役规划仅为创造有利战术条件。

乔治与普尔多克两人不清楚的一点在于,这两种军事理念,其实源于后世的苏式与中式。

在苏式的军事理念中,虽然也会追求歼灭,但显然大纵深的攻防才更被看重。

在二战里,也是要以夺取重要节点,驱赶德军溃退为主要战役目标,局部支队的攻防得失,多数时候并不被看重。

小股部队自然也就不会具备太多的自主权,反而会彻底成为上级单位的下级执行机构。

中式的军事理念,则有所不同,要回归到教员的16字真言上: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军队的任务,在这个理念中,被落实为“发现并歼灭”,而非对土地的占领或固守。

发现并歼灭,这个过程,对于局部战场时效反馈要求非常高,毕竟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在信息汇报上去后,再等命令下达,黄花菜都凉了。

因此基层军队,必须拥有足够的自主权。

这个自主权包括对战场信息的高效侦查,以及在情报信息足够下的积极作战权限。

交战本身被视为一种优势,即使兵力悬殊,也应通过各种战术袭扰敌军,迫使敌军疲惫,从而等到优势兵力在更大范围的集结。

在这个过程中,类似常凯申模式的微操,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许多时候就连指挥部,都无法确切了解到自己部队的具体位置。

其战役部署,本质上是通过大范围的兵力调动,从而“自然形成”大规模的包围圈。

再然后,就看基层部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收集信息、袭扰敌军、歼灭部队。

若出现局部战机,基层军官是被鼓励脱离原定战役计划行动的。

通过局部上的大批量战术胜利,将量变转为质变,从而颠覆敌我力量比,最后再给予关键一击。

哪怕本方的整体兵力呈现劣势,也依旧要在情报信息充足的情况下如此执行。

因为敌军,会因为情报劣势,难以判断来袭部队的规模,从而陷入盲动或者不知所措,并损失大量部队。

而为了确保基层军队存在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则又必须贯彻足够的政治理念,或者说对XX信仰的坚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