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最后又找理由夸赞了刘守有一顿,刘守有虽然低着头,但也是笑的见眉不见眼。
“都是分内之事,谈不上功劳。”
刘守有乐呵呵回答道。
“你忙去吧,帮忙把各方的消息都盯住,不仅是海外,国内各省的情况也要仔细些。
虽然清丈田亩之事已经快要结束,可明年朝廷要大造黄册。
近期户部和礼部、吏部的动作,你应该能猜到朝廷下一步的动向。
我可不信你堂堂锦衣卫指挥会不察觉这些变化,所有事务都是相通的。
黄册和鱼鳞册,关系到国朝根本,绝对不容有任何虚假欺骗圣听。
而锦衣卫,就是保证陛下不受蒙蔽的重要手段,万不可轻忽。”
魏广德提醒一句,刘守有态度不错,人精明,魏广德不介意提点一二。
现在锦衣卫的差事儿,多是听命于内阁,但魏广德可不想种下什么因果,所以点醒刘守有,他真正的主子其实还是宫里那位。
魏广德只是要用锦衣卫,可不是要收编锦衣卫,他还没那个胆子,自己身后可还有一大家子人。
刘守有表情一愣,随即就明白了魏广德的暗示。
别说,其实当下许多朝臣都还习惯了内阁掌权,皇帝年幼不能打理政事。
因此,对于皇帝亲政的事儿,多少还有点没看清。
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习惯了。
不过万历皇帝终究完成了大婚,算成年,内阁移交权力只是时间问题。
魏广德可不信这样的局面会持续下去,两宫和乾清宫都是不会乐意的。
在权利面前,魏广德选择了安稳,不想节外生枝。
张居正那事儿,其实多少都有些拎不清,但据说并非张居正本意,只是宫里不愿意让他放手,把权利移交给小皇帝。
魏广德也就是看后市各种分析看得多,主要是分析张居正为什么会得到那样的结果。
防微杜渐,魏广德自然会小心避免这样的事儿落到自己头上。
看刘守有脸色,魏广德笑道:“听明白了就好,去忙吧。”
魏广德下了逐客令,刘守有恭敬告辞退出值房。
内阁,刘守有只是考虑片刻,就提起前摆,大步向着乾清宫走去。
如果说以前他进宫里只是为了完成锦衣卫指挥使的职责,把刺探到的情报交一份给宫里备案,那现在刘守有就意识到为什么说锦衣卫指挥使是天下武官之首,最接近皇权的那一位了。
是啊,平时向宫里递送简报,有可能就被陛下召见。
虽然说伴君如伴虎,可要得到皇帝恩宠,可不就得多在皇帝面前露脸。
如果连面都见不到,皇帝知道你是谁。
虽然皇帝依旧还在文华殿上课,可现在课时已经被压缩,从每日上课到现在已经是两三日才上课,课业也少了。
毕竟,现在皇帝主要工作已经从学习开始变成学习如何理政,司礼监的权利才是最先被剥夺的。
过去,内阁票拟后的奏疏,大事小情多是司礼监处理,拿捏不住的才往宫里报。
现在奏疏全部都要在小皇帝面前过一遍,虽然对内阁的票拟,小皇帝话语权很轻,但至少能够接触政务了。
通过奏疏,了解天下大事儿,再看内阁票拟,学习如何管理国家。
就是在万历皇帝翻看奏疏的时候,外面守门的小內侍进来禀报锦衣卫指挥使求见的消息。
这还是第一个来到这里求见的,除内阁阁臣以外的朝臣。
“让他进来吧。”
小皇帝朱翊钧下令道。
接下来直到岁尾,朝廷上下倒也没太多事儿。
不过户部清查田亩的结果,还是逐渐流了出去,朝中上下都知道了这次首辅主持的清查天下田亩之事,取得了超出众人意料的结果。
七亿亩。
虽然比洪武、成化和弘治朝都曾经出现过的八亿亩数字小,可百官还是知道,这个数字是比较客观的。
可以说,之前超过八亿亩的数字,其实都是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导致的。
大明,不可能有这么多田地。
当然,平时大部分时候出现的四亿亩肯定也不止。
都是地方士绅家族,自然知道真实情况。
这次张居正主持的清丈工作,算是把地方上遮掩的东西都翻出来了。
有御史和锦衣卫盯着,也没人敢弄虚作假,都只能按照朝廷制度照实了丈量。
土地清出来了,是一个事儿,那接下来朝廷该怎么做,又是另一个事儿。
魏广德已经得到消息,下面已经有人开始串联,那就是对朝廷的赋税政策进行改革了。
在很多人的眼里大明皇帝是乞丐出身,了解民间疾苦,肯定会爱护百姓,也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然后一堆人一厢情愿的喊大明万岁等等。
那朱元璋到底定下的什么赋税呢?
按照朱元璋制定的赋税,朝廷对民众收取田税,其中规定凡是官田每亩收税五升三合五勺,农田减少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
没官田,就是因为犯罪查抄等原因充公的官田。
而此前几朝的田税,宋朝是每亩一斗,元朝是三升,明朝的田税官田比元朝多了二升,民田和元朝规定差不多,比起宋朝轻多了。
唐朝的规定和宋朝一致,都是按照每亩一斗征税,约十五税一。
从赋税的角度讲明朝初期还真是轻徭薄赋,休生养息,大约执行的是三十税一。
当然,这个每亩五升并非通用,比如苏州府、松江府等州府,定的是每亩八斗税,“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
但同时,朱元璋有定下天下赋税岁入2950万石的规定,现在田地多了,是按祖制往下降,摊派这2950万石粮赋还是按照每亩五升收税,这就成了官员们私下议论的焦点。
士绅已经把田地都吐出来了,可该怎么说税,自然不会轻易退步。
毕竟这可是粮食,是钱。
按照现在掌握的数据,大明如果按照太祖定下的赋税,可以岁入四千万石粮赋,增加三成。
但如果坚持祖制,那就意味着依旧按照2950万石摊派,大家其实不会增加太多赋税。
张居正想做什么,大家心里清楚,可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和内阁斗上一斗。
一时间京城暗流汹涌,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54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