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百七十二章 意外访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搞一个老人食堂,也是不错的。

毕竟村里这些老人真的太他妈抠门了,可能是以前穷习惯了,平日里,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

哪怕给他们钱,也全是存着给子孙后代,而每天的配菜都是各种腌制品,营养完全跟不上,且还特别伤胃伤身体。

渔民的寿命还真不是特别高,一个是出海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另一个则跟饮食结构有关。

海边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全都是高盐食品,蔬菜水果类的日常饮食特别的少。

李多鱼一直都有个遗憾,那就是当年他从岛国回来后,大多数长辈都已经去世了。

什么大舅公、二叔公、老米包括阿爹他们都不在了,留给他的就只有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坟包。

这一世,李多鱼希望他们能够活的久一点,好好看看将来的祖国有多强大。

担担岛的成功,让周边一些沿海县城也都坐不住了,纷纷效仿了起来。

不少领导都亲自到陈冬青所在的水产研究所,还有赵甲路那家海带苗养殖厂去考察。

陈冬青和赵甲路带队前往附近几个海域考察了番。

陈冬青他们也被迫带着一帮研究人员考察了沿海不少海域,可最终适合养海带的海域还真不是特别多。

而最头疼的就是赵甲路了,他发现了这个育苗场简直就是个坑,本想着海带采收后。

他也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可没想还得伺候那些海带种苗,且今年登记要海带苗的人养殖户更多了。

目前全部加起来的话,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至少两万亩了,估摸着到九月份登记结束,至少可以达到四万亩左右。

上面给出的指示,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广大百姓谋福利!

赵甲路从一位优雅的公子哥,都快硬生生被逼成了碎嘴子,一旦闲下来没事干,就在那里骂李多鱼。

“狗东西,操。”

“把老子骗来这里受苦。”

育苗场的工作远比他想象的还要累,原本前些日子还有时间回家的。

可最近来参观考察的领导们实在太多了,几乎每周都得接待两到三批。

还真就成了牛马,最可恨的是,由于一些规定,育苗场里是有空调和水冷的,而他的办公室和卧室则不能安装。

晚上实在热到睡不住,他就直接抱着凉席和被子到育苗场去睡,结果,太潮湿了,最近全身又酸又痛。

可累是累了点,可相对的,各种奖状和表彰也是拿到手软,家里那位老爷子现在对他可满意了。

说什么:青出于蓝胜于蓝。

还说什么,比他爹还要有本事,现如今被人念叨的不再是他,而是他爹。

除了育苗场被参观外,也有不少社会组织,其它地方的领导前来担担岛参观和考察。

单单这两个月,李多鱼就接待了十多批人,最远的甚至都有大连青岛的。

而李多鱼对虾养殖成功后,就连海外省和南洋那边都有团队想过来参观。

最终李多鱼以暂时繁忙为由拒绝了,谁不知道,你丫哪里是过来参观,不是过来偷技术的,就是来偷人的。

说实在的,李多鱼也没有把握,自己研究所这批人能不能经得起国外的诱惑,索性直接拒绝了。

现如今,闽龙养殖这一块是越来越成熟了,有一套非常标准的养殖规范制度。

已经能做到,大多数突发状况都能第一时间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和解决办法。

不过这也很正常,养过那么多年鳗鱼的李多鱼清楚的很,除非是人力无法避免的天灾。

否则在标准养殖制度下,想把鳗鱼养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多鱼记得前世最夸张的一位养殖户老板,鳗鱼苗的存活率达到了惊人的99%。

至于对虾的话,这东西比较容易犯病,除了标准养殖外,还得看苗种才行。

这也是李多鱼花大价钱研发无特定病毒苗种的根本原因。

李多鱼卖出去的那些虾苗,远远都没有达到无特定病毒虾苗的标准。

但养虾户的反馈非常好,跟那些野苗对比,李多鱼这里的苗种存活率高了整整一倍多。

要是接下来顺利的话,亩产翻一倍也不是不可能的,已经有虾农都开始预定明面的虾苗了。

虾农的养殖热情越高,李多鱼这边的压力也就越大,因为苗种就是一个不断烧钱的行业。

如果虾池中的虾,都是近亲繁殖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品种退化,从而多病。

经过小舅他们统计,目前养殖池那些近亲繁殖的二代苗,发病率还真就比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所这边打算南北虾进行交配,说白了,就是花高价钱购买北方的对虾亲虾。

而这些都是烧钱的行为,可当雷友山将购买北方海域亲虾的采购申请单提交上来时,李多鱼看了下价格后,觉得还可以接受,当场就直接签字了。

要想企业发展的好,有些钱,还真就不能省,钱要花在刀刃上。

而就在这个时候,七星湾基地来了两位李多鱼都意想不到的访客。

其中一位是黄清风主任,另一位则是黎云鹏秘书。

见到他们后,李多鱼第一时间将他们迎到了办公室那里,陈晓燕也是相当识趣,立马就去准备开水。

李多鱼也拿出了陈元素送给他的好茶,正常情况这位领导是不会这样突然来访的,直觉告诉他,肯定有事情找他。

果然刚坐下来没多久后,连黎云鹏都被叫出去了,办公室里,就只有他们两人。

李多鱼赶紧说道:“领导,这个是武夷山的大红袍,您试一试。”

黄清风抿了一口,微笑说道:“没猜错的话,这茶是陈元素送给你的。”

李多鱼愣了下,没想领导一猜就中:“没错,是陈总送的。”

黄清风淡淡道:“陈家的这个小女娃挺厉害的,在武夷山那边包了一整片山头搞了座茶厂。”

这个李多鱼倒是有听说,好像她不卖茶,那边生产出来的茶,全都是用来送人的。

“听说,你跟她关系不错,走得很近。”

“没有,纯粹就是生意合作伙伴。”

而让李多鱼没想到的是,黄清风主任突然问道:“榕城水产加工厂目前的情况,你是怎么看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