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一根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75章 又到端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李太和的死讯在第三天传回长安。

李瀍得知后表情淡然,他终于又找到一个今天罢朝的理由。

午后李瀍来到兴庆宫,登上勤政楼顶层。

他发现除了太皇太后郭婵,左金吾卫大将军郭仲礼也在。

郭仲礼看见皇帝,两步上前,恭谨施礼。

“微臣参见陛下。”

“免礼,郭卿怎么也在?”

“臣今日休沐,特来探望姑母,我与姑母聊的差不多了,就不打扰陛下与太皇太后共叙天伦,臣请告退。”

郭仲礼想走,李瀍也没有挽留,不想正在窗前凭栏远眺的郭婵突然出声。

“仲礼不是外人,你就留下陪我们祖孙一起说话就好。”

郭仲礼干笑看向李瀍,最后尴尬地留了下来。

李瀍感觉没必要在这种小事上忤逆老太太,也没有反对。

他对郭婵简单行礼后,直接表明来意。

“祖母,朕刚接到洛阳传来的消息,十姑母定安大长公主李太和前日薨逝。”

“什么?”郭婵惊得身体颤一下,“怎么会?”

她僵硬的木讷了一会,随后愤怒瞪向郭仲礼。

“我不是让你替我常去看看太和吗,你怎么没告诉我她病了?”

年初时郭仲礼的正室娘子去世。

郭婵知道自己这个侄儿一向对太和有意,就鼓动郭仲礼跟太和多走动,亲近些。

她始终没有放弃将养女嫁入郭家。

郭仲礼听到李太和死讯满脸愕然。

“太和薨了?这怎么可能?”

郭仲礼先是不可置信,随后脸上渐渐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悲伤。

李太和是他这辈子最钟情的女子,从小就喜欢。

他神情无奈地解释:

“姑母,我之前确实有经常去公主府看望太和,但自从我上次对她表明心意,她就不再见我,我连她去了洛阳都不知道。”

郭婵痛心疾首道:“这孩子从小就犟,唉……”

老太太随后又问李瀍:“她有留下什么话吗?”

“十姑母留下一份亲笔手书,她说为自己在洛阳选好了墓穴,求葬仪从简,不追谥,不祭拜,只希望死后获得安宁,无人打扰。”

“唉……她这又是何苦呢?”

“祖母意下如何?”

“假如这是她最后的心愿,随她吧。”

李瀍下楼时,若有所思地望了郭婵和郭仲礼一眼,恰好与郭婵、郭仲礼对他的审视目光撞上。

三个人都从其俩人的目光中感受到了怀疑。

李瀍下楼后,郭婵对侄儿摆摆手,示意让他退下。

郭仲礼离开后,郭婵独自站在高楼上眼神空洞地俯视长安街道。

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将她衬托的愈加孤单。

两行清泪无声从老太太眼角滚落。

她亲手抚养养大的最后一个孩子也离她而去了。

大唐最尊贵的女人终于活成了孤家寡人。

~~~

刘异离开宋州后,下一个比较大的码头在宿州柳子镇(今安徽淮北市濉溪柳孜码头遗址)。

宿州之前隶属于徐州,元和四年才独立出去,现在归治所在徐州的武宁节度使管辖。

武宁藩镇成立较晚,却异常彪悍。

长庆元年武宁军节度副使王智兴驱逐了节度正使崔群。

当时唐穆宗刚继位,朝廷无力征讨,只能正式任命王智兴为武宁军节度使。

九年之后王智兴被调走,朝廷指派将门虎子李听继任武宁军节度使,可武宁军不认同这个任命,吓得李听不敢去徐州赴任。

朝廷只能再派原忠武军节度使高瑀过去继任。

高瑀个性宽和,根本镇不住武宁军,只待一年就跑了。

朝廷无奈将当时任太府卿的博陵崔氏八龙的老三崔珙派了过去,效果也不太理想。

最后不得不打出王牌,将“癫公”薛元赏派了过去。

薛元赏统辖期间,牙兵牙将们总算收敛些。

五年后薛元赏被调回长安再次出任京兆尹,武宁军便又开始作妖。

当刘异听说现在的武宁节度使是田牟时,他就知道这支军队已不足为惧。

田牟就是在西北诱惑二哈嗢没斯杀掉自己岳父宰相赤心的那个原丰州都防御使。

刘异认为田牟虽忠君,可他才能有限。

以田牟的手段不可能统御得了这支刺头军队,到时别说去长安勤王救驾,田牟自己不被牙兵收拾了就不错了。

他判断田牟不值得拉拢,所以他们到宿州只在码头做了补给,根本没进城。

官船过宿州经泗州,抵达通济渠的终点盱眙后改走淮水。

沿着淮水往东,到楚州山阳后再转往南,便会进入下一段运河。

那条运河在历史上曾被多位君主开发过。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出于战争临时需要在那简单开渠,当时水道曲折浅涩,只能通小舟,不通大船。

之后隋文帝因为伐陈需要,对那条河渠继续开发整改。

到隋炀帝时,为了连通大运河,与通济渠配套贯穿南北,再次挖掘这条古河道。

夫差挖运河是由南向北挖,以邗城为起点,所以这条河被称为“邗沟”。

隋文帝挖运河是由北往南挖,第一锹从山阳开挖,于是又命名这条河为为“山阳渎”。

运河连通后也将周边由军事堡垒型城市向经济文化型城市转变。

刘异的官船在五月初进入楚州地界(江苏淮安)。

楚州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大运河沿线上的“四大都市”,白居易曾用“淮水东南第一州”形容楚州。

这天下午刘异站在船头甲板观望两岸风景。

淮河水很宽很深却并不急,打鱼的小船与来往漕运货船穿梭在河面上。

河两岸的柳树下能看到三五扎堆的人群席地而坐,他们打牌、饮酒、闲聊,无不惬意。

岸边小贩的叫卖声传到船上,阵阵稻香、酒香钻入刘异的鼻子中。

“好香啊。”刘异赞叹出声。

这时他身后突然冒出一个声音。

“这里是竹林七贤中品酒第一人刘伶的故乡,刘伶不仅留下过鹿车荷锸的典故,还给后世留下篇《酒德颂》。他故乡饮酒成风,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刘伶死后当地人取其墓地黄土垒成窖池酿酒,将此酒取名刘伶醉。”

刘异听声音就知道是老神棍李虚中。

他噗嗤笑了。

这种酒他上辈子看到过,后世品牌被星女郎和她杨姓老公那个集团抢注了。

刘异忽然又闻到一股米香。

他放眼望去,看到岸边有人在贩卖粽子。

“粽子?又到端午了?”

“明天就是端午。”

刘异心中感慨好快啊,他的第一次献给了去年端午。

大船终于进入山阳县。

刘异在船上看到美丽的山阳湾将郁郁葱葱的钵池山揽入怀中。

大运河紧贴着“山围雉堞月当楼”的楚州城东侧流过。

山阳是楚州的治所,所以这里也叫楚州城。

楚州城不仅有运河便利,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

上边紧挨涟水,涟水既是海盐产地,又是淮北盐进入大运河的咽喉所在。

大诗人高适在《涟上题樊氏水亭》中曾用“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来形容当地富庶。

再往东就是淮河入海口云梯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关,也是大禹治水的最后一站,据传连玉皇大帝都是云梯关人。

有如此优渥的地理条件,使得楚州城十分繁荣。

刘异临时决定在楚州住一晚再走,顺便庆祝端午节。

自公孙笔和张豹受伤、第五甲惨死,小伙伴们心情一直低落,刘异想平复下众人的悲伤情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