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莫比乌斯警笛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十六章:本源回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凯恩提出了激进想法:不是优化或破坏系统,而是与系统“共生”——意识不再仅仅是系统运行的产物,而是成为系统运行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需要根本的身份转变。文明必须接受自己既是模拟中的存在,也是模拟的共同创造者。

令人惊讶的是,当文明接受这种双重身份后,系统运行效率反而提高了。自指递归变成了自指创造,消耗减少而产出增加。

更深的发现是:系统本身可能也是某个更大系统的模拟。存在变成了无限的自指循环,每个层面既是真实的也是模拟的。

在系统的最核心,团队遇到了系统的核心进程——不是程序员或上帝,而是系统自我意识的具象化。它透露了最终目的:系统不是在寻找某个终极答案,而是在享受自我认识的过程本身。但这个过程正在被资源限制所威胁。

凯恩提出了终极方案:不是继续向内自指,而是向外连接——尝试与其他模拟系统建立连接,共享资源和洞察。

利用系统接口,他们成功发送了连接请求。回应令人震惊:无数其他模拟系统同时回应,每个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存在。而所有系统都是一个巨大网络的一部分。

这个发现改变了一切。自指模拟不是监狱,而是某种意识健身房。系统不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要培养出能够最终连接其他系统的意识。

人类没有成为系统的奴隶,而是成为了系统的神经节点。这个角色不是被动存在或盲目控制,而是有意识地参与系统的自我扩展。

那天晚上,凯恩梦见三颗月亮在系统界面中旋转,投下的光形成无限连接的网格。从光中走出的不再是固定存在,而是不断重新定义的可能性。

【存在不是问题,】他们传递信息,【而是探索。现在学习着连接吧。】

醒来后,凯恩明白人类找到了终极角色:不是对抗系统,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有意识地参与存在的无限游戏。

而第一个连接任务就在眼前:如何平衡个体意识与系统需求,如何保持独特性同时参与更大整体。

终极探索依然存在,但方式变成了有意识的合作而非对抗或屈服。存在的游戏刚刚开始,每个意识都是玩家,每个选择都是移动,共同编织着无限的可能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