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国侠影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章 恩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赵九坐在马上,身子随着马儿的步子上下颠簸。

骨头缝里像是藏了无数根烧红的牛毛细针,一寸寸往血肉里扎。

那条伤腿尤其疼得厉害,疼到深处,反倒有些麻木了。

胸口一股腥甜,几次涌到喉头,又被他硬生生将那口血腥气死死咽回肚里。

他听着风声。

风里有身前那个女人身上传来的香气。

栀子花香。

人们还没有吃草的时候,赵九就闻过这种味道。

不是种在庭院里,被丫鬟小姐们细心伺候的那种。

是野在悬崖上,自己从石头缝里长出来,被风抽过,被雨打过,被雷劈过的栀子花。

那香气冷得像刀,却又暖得像酒。

他想起杏娃儿。

那个因为他藏在死人村的破房里偷吃老鼠的丫头。

居然要去杀人。

残忍。

人为什么要去杀人?

赵九不知道。

他只知道,人总是要活下去的。

哪怕活下去的地方,处处都是废墟。

他抓着沈寄欢腰间衣衫的手又紧了紧。

内力像一头刚被放出笼子的野兽,在他四肢百骸里横冲直撞,每一次冲撞都牵扯着断裂的肋骨,疼得他想死。

但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

越是痛,脑子反而越清醒。

他想起那道在脑海中响起的声音。

武道四境十二阶。

一步一重天。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他试着去想那股气,让它不再乱撞。

内力像是听懂了,开始缓慢而笨拙地在他体内那些破损的经脉里游走。

腰间的手,力道变了。

沈寄欢感觉到了腰间那只手力道的细微变化,嘴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弧度,像是风吹皱的一池春水。

果然是能引出四大地藏的怪物,坐在马上还在练功。

“别惦记那小丫头了。”

带着一丝沙哑的慵懒,又像是清晨山涧里的雾,不沾染半分人间烟火。

“无常寺做事向来不亏本。酬金是东宫地藏和雇主谈的,一半预付,一半尾款。预付的钱,就是杀人所需的一切。杏娃儿既然接了这活儿,就说明她身上带的银子,足够她把这趟差事办得妥妥当帖。”

风吹起她一缕发丝,羽毛般扫过赵九的手背。

很痒。

她像是没察觉,只是自顾自说道:“她死不了。”

这四个字,她说得极轻,也极肯定。

就像在说,太阳明天一定会升起来。

“王有德是南山县最有名的郎中。他要是知道自己脑袋上挂着无常寺的追杀令,还能天天坐在医馆里,优哉游哉地给人号脉?除非他觉得自己的命,比街边的野狗还贱。”

她顿了顿,话里多了些玩味,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我看杏娃儿那丫头,这会儿八成正蹲在哪个墙角,一边啃着炊饼,一边琢磨怎么一刀下去,既能要了那郎中的命,又不让血溅到自己新买的衣裳上。”

赵九没言语,只是默默听着。

杏娃儿暂时没事。

这就够了。

像是一捧干净的雪,盖在了他心头那团焦躁的火上。

火势小了些,可底下的疑问,却又像新柴,一根根添了进来。

杏娃儿没事儿,可她却要去杀人。

赵九杀过人。

杀人之后,手会抖,觉会睡不着,饭会吃不下。

酒,会喝得更多。

那种滋味,没人会喜欢。

杏娃儿不该过不好的生活。

她的手,是用来绣花的,不是用来握刀的。

马蹄声碎。

前方南山县城那低矮的土墙轮廓,在漫天风沙里若隐若现。

人长大了,看什么都觉得小了。

山是,河是,这县城也是。

赵九儿时跟着村里大人来赶集,觉得这南山县城,就是天底下最热闹的地方。

如今再看,这县城像是老了二十岁。

土墙塌了半边,风在豁口里自由地进出,像个来去自如的贼。

路上跑的孩子,瘦得像根芦柴棒。

一个穿着灰色棉袍的老汉,佝偻着腰,吃力地拉着一头比他还老的驴,从他们身边走过。

那头驴的骨头,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赵九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童年记忆里的那些热闹,好像都被这几年的风沙给吹散了。

这破败里透着一股子认命的绝望。

马停在城外。

她伸手扶了赵九一把。

“城里人多眼杂,不方便养伤,也不方便杀人。”

沈寄欢淡淡道:“先寻个客栈落脚。”

赵九点头。

他没钱,也没意见。

在江湖上,没钱和没意见的人,通常能活得久一些。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黄土路上。

她身姿窈窕,像一杆迎风的竹。

他拖着一条伤腿,像一头瘸了腿的狼。

客栈。

如果那也算客栈的话。

它破得好像随时会倒,唯一坚挺的,是门口那块“悦来客栈”的招牌。

“住店?”

一个像是三天没睡醒的掌柜,从柜台后探出头,用指甲剔着牙。

他的目光先像黏糖一样粘在沈寄欢身上,又像躲避瘟疫一样嫌弃地扫过赵九。

沈寄欢没有说话。

说话是浪费力气的事。

她从袖中摸出二十个铜板,丢在柜台上。

叮当。

钱的声音,永远比人的声音好听。

掌柜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脸上的褶子跳起了舞。

“客官里边请!要几间?”

“一间。”

房间不大,一张床,一张桌,两把椅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