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服之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华服之下 第153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39章 弩机 短短的竹箭自弩机中飞速射出。

夜幕完全降临, 宫中已点满了灯,比先前更亮了许多,在黑暗中铺陈出一条长而宽的路。

宫门在身后沉沉关上, 这条明亮的大道,将他们引至延英殿外。

百官已在寒夜冷风中等待了半个多时辰, 从一开始还忍不住不时低声交谈几句,到如今, 已冻得浑身僵硬,除了低头保持着肃然的神色, 再没有半点多余的动作。

直到后方的三道宫门外传来动静,众人才像是忽然醒过神来。

队伍踏雪而来,厚实的皮靴踩在已只剩薄薄一层的雪中带出的嘎吱声响, 与腰间环佩碰撞的叮咚声, 还有衣袍在风中翻飞的猎猎声, 交织在一起, 将整个延英殿内外的气氛带得更加沉肃。

站在两边的羽林卫侍卫们脚步没有挪动半寸,但原本松松搭在刀鞘边缘的手,都已无声地挪到刀柄上, 如靳昭一般, 全身紧绷,蓄势待发。

“太子殿下,吴王殿下已到。”殿外守候的王保扬声道。

底下等候的百官不知从何时、何人起,已自发从中间让开一条道, 由着被一众武官们簇拥在中间的萧琰通行而过。

萧琰在阶下停住,仰头看向高处的延英殿正门。

一直守在天子榻前的萧元琮也终于从门槛之后跨了出来,站在屋檐下,自高处俯视而来。

兄弟二人隔着数丈的距离, 遥遥对视。

“半年多不见,大哥一切可好?”萧琰站在阶下,冲着上方的人拱了拱手,算是行礼,脊背却挺得笔直,半点没有弯下。

那不卑不亢的态度,仿佛并未将这一切当一回事。

萧元琮垂眼看着他,温声道:“托二弟的福,孤尚算安好,只是日夜为父皇忧心,到底不能安稳。”

“大哥应该高兴才是吧,毕竟,这些年来,父皇与大哥之间,一直颇有分歧。”萧琰话中带刺,不掩锋芒,听来令人惊骇,可思及他往日的种种行径,又觉合乎情理。

他似乎不再耐烦维持表面的平静,要在百官面前挑破一切。

萧元琮默了默,没法再以寻常温和、宽厚,包容下一切尖锐的态度——若在这样的关头仍然避开锋芒,便再没有理由动手了。

“不错,”他淡淡道,声音里的温度也陡然冷下来许多,“孤与父皇之间,的确一直算不上太和睦。”

萧琰冷笑一声:“大哥这样敞开了说话,果然比从前那样遮遮掩掩的听起来爽快多了。”

“毕竟,咱们兄弟二人之间,有许多事,今晚该有个了断了。”

萧元琮的话说完,站在阶下稍远一些的官员中,有几人悄然抬头,朝四周看了看,甚至还有人朝旁边挪了挪脚步,碍于周遭大多数人岿然不动,不论心中是否感到恐慌,也不敢再有大的动作。

“这些年来,父皇一直偏爱二弟你,对于我这个出身正统的太子,有太多不满,这一切,多因郑氏蛊惑。如今,郑氏已除,朝中终于暂得安宁,”萧元琮一边继续说,一边又前行一步,站到台阶的边缘,目光朝一旁的靳昭瞥了一眼。

“然而,仍有不少臣工,陷于曾经的党派争斗,妄想颠覆东宫正统,扶持吴王篡权夺位,今日,为肃清朝野,稳固我大周根基,在父皇弥留之际,孤不得不痛下决断,辜负父皇从前之愿——”

靳昭握着刀柄的手已经握到最紧,双足也悄然变作一前一后,随时能冲出去的姿态。

“——捉拿吴王及其余党!”

萧元琮一语落下,靳昭便立即拔刀。

金属摩擦的铮然声顿时长鸣而出,听得众人耳边一时发空,紧接着,侍立四下的羽林卫便几乎同时拔出配刀,朝中间包围过来,延英殿的两侧,更是涌出整整二十名侍卫,分列萧元琮两侧,迅速张弓搭箭,对准萧琰所在的方向。。

在场的官员们终于再站不住,开始出现骚乱,迅速朝两边跑开,要离萧琰越远越好,生怕跑得慢了,被当坐吴吴王党羽,一并被羽林卫拿下误伤。

而以徐胜为首的几人,则仍旧坚定地站在萧琰的身边,同时,今日随行他们入宫的侍从也从不远处的角落里奔出,迅速围到他们的身边。

“兵戎相见,总算痛快了,”萧琰身无配刀,空空的两手垂在身侧,其中一只手按到腰间的革带上,“那我便也不客气了!”

他的身边不过二三十人,谁也没有兵器在手,面对全副武装的数百名羽林卫侍卫,颇有一种以卵击石的感觉,可偏偏他说话的时候,气势半点不短,仿佛即将大展身手,让人一时忍不住生出警惕。

但这里是皇宫,守卫森严,不曾放任任何外人出入,就连京都的每一处城门,在戒严前后,也绝对没有大批不明人马出入过。

萧琰唯一能倚仗的那三千府兵还被关在城外呢。

萧元琮想到这些,逐渐感到安心。

“若立即束手就擒,孤尚可留一条全尸,否则,就别怪孤翻脸无情。”

他说着,伸手示意两边的弓箭手随时准备。

徐胜扬声道:“太子殿下,此刻若要放箭,便连臣等一起射杀。”

近十名武将,个个都是封疆大吏,一方大员,折损一两个,尚无大碍,若一夜间全部折损,势必引起地方上的诸多恐慌与不满。

毕竟,朝中官员虽多,要培养出如徐胜这般文武兼修,能镇住一方边疆的武将,实在不易。

“徐将军,”萧元琮语重心长地劝,心中却有不解,“事到如今,为何仍要站在悖逆一边,与朝廷作对?”

他知道徐胜欣赏萧琰,与萧琰交好,这不是什么秘密,满朝文武定然都记得徐胜去岁上疏时,对萧琰的颇多赞赏之词。

可是,他不明白,仅凭这样一点欣赏,就要堵上自己的前程,甚至是性命吗?

旁边的靳昭抿着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没等徐胜回答,站在殿门边,一直没有开口,更没挪动一步的齐慎咳了一声,慢慢道:“徐将军素来忠君爱国,老夫以为,其中当有缘由。”

徐胜看了他一眼,沉沉道:“臣一介武夫,忠君爱国自是本分,只是太子殿下近来的行事,让臣不得不担忧,为了争夺权位,竟不顾边疆百姓的安宁,若将来,真有大战当前,太子殿下恐怕仍旧选择先保权位,后理战事。”

他说的,正是先前召将领入朝,

让靳昭不得不连夜奔波,独自跨过高原雪地,赶回京都的事。',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