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158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听着帖木儿帝国如此勇猛,不亚于当年的大明,朱高煦不由咽了口口水。

朱高煦之前知道的外族只有瓦剌还有鞑靼,真不是还有个如此强大的帖木儿帝国。

若大明与帖木儿帝王交锋,谁胜谁负还真难以意料。

这一刻,朱高煦庆幸那个叫帖木儿的死的早…

连朱高煦都不了解的帖木儿帝国,朱高炽就更不知道。

在对外战略上,朱高炽真的差的太远,他的目光只局限于明朝的一亩三分地。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很巧合的事?

1404年,帖木儿决定率军东征,而在1405年,明太宗朱棣让郑和下西洋,这个时间是不是过分的巧合?

且明太宗朱棣给郑和船队的配置,足足配备了五个卫的明军,这个架势更像是去海战。

并且郑和下西洋都已印度洋南端为终点,方才列举帖木儿帝国功绩的时候,已知帖木儿帝国已经把印度北岸攻占。

可以说郑和再南下一点,就能与帖木儿帝王兵戎相见。】

乐瑶把明朝时期的世界大地图放了出来。

地图一出,神迹前所有的帝王反应相当一致,立马把眼前的地图已最快的速度记下来。

嬴政那边因为用竹简记录太慢,于是他让臣子一人记下一处位置,牢牢记住。

随后让这些臣子直接去专门的大殿,把记住的地图画在宫殿墙上。

那大殿的墙上画满了不同地图,都是嬴政根据记忆画出地图。

【由此可见,明太宗如此规模的大远航,目的可不仅仅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

有人说1405年,帖木儿已经死在路上,但是帖木儿死了,帖木儿帝国还在。

并且后期的帖木儿帝王一直和明朝保持良好的关系。

一向以侵略为主的帝国,竟然与他觊觎的大明王朝交好,大家猜猜是为何?】

朱棣沉默不语,眼神深不可测。

果真是神迹,连自己最深层的谋划都知。

朱棣庆幸,幸好神迹只出现在大明宫殿,若出现在外族势力那里,大明危。

【刚刚咱们说完了明太宗朱棣让郑和下西洋的第一条目的。

接下来咱们说说第二条,明太宗朱棣通过多次下西洋,展现大明实力,扬大明国威。

然后建立以大明为核心的天朝体制。

就如同当年的盛世唐朝一般 。

从这能看的出明太宗朱棣确是一位有野心的虎狼之君。】

【但是与后期崛起的西方以野蛮手段夺取不同,作为千年古国,华夏之君。

明太宗朱棣想要建立得天朝体系还是基于儒家思想的世界观。

虽然有武力上的绝对优势,但是郑和的船队从不侵略对方土地,从不抢夺对方人口,也不抢夺对方财富。

不但不抢夺,甚至还给更大回报,只要肯与明朝建交,明太宗朱棣根本不会在乎对方会付出什么,他要的是一种态度。】

听到此处,朱高炽再次默默地叹气。

他佩服自家父皇的雄图伟略,但是对外族如此大方,明朝这点家底哪里能这么败。

起码,让他们付出同等的回报。

【关于明太宗朱棣给进贡的藩国怎样的回报,咱们一会讲太宗朱高炽为何反对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再说。】

【这样第二条目的咱们就先说到这,接下来咱们再分析分析明太宗朱棣这几次下西洋到底有没有赚到银子。】

“好好听着。”朱棣对朱高炽道。

【郑和下西洋时,带了药材、茶叶、瓷器、丝绸等,这些东西在明朝是再常见不过的。

但对于西方来说却是价格不菲的奢饰品。

当时咱们的技术可是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比如咱们的丝绸白如雪,可西方国家,比如英国,1685年它的纺织业还是新兴产业,只能织出粗糙的亚麻布。

在当时的贸易中,咱们的东西不但好且物美价廉。

咱们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看出咱们的贸易顺差有多大。】

“太子,你可听清楚了。”朱棣对朱高炽道。

【丝织品,咱们的价格是西方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

麻制品,咱们的价格是西方市场价格的八分之一。

铜铁制品,咱们的价格是西方市场价格的四分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