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向学神交了保护费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专业迷思:代码与方程之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冬日的寒气在校园里弥漫,但计算机学院三楼那间最大的阶梯教室里却人声鼎沸,暖气开得十足,空气里混杂着年轻躯体散发的热量、***的微酸和一种名为“未来选择”的焦灼感。这里是理学院联合举办的专业咨询会现场。蒋耀坐在靠窗的位置,长腿在狭窄的座位下显得有些无处安放。他单手支着下巴,目光投向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计算机系主任,屏幕上是炫目的AI发展蓝图和令人咋舌的毕业生平均薪资数字。

“……同学们,这就是时代的风口!选择计算机,就是选择了未来最锋利的武器!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不再是科幻,而是重塑世界的基石!你们手中的代码,就是构建新世界的砖瓦!”系主任的声音极具煽动力,配合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酷炫画面,引得台下不少学生眼中放光,窃窃私语中充满了向往。

蒋耀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摊开的笔记本边缘轻轻敲击着,发出几乎微不可闻的哒哒声。屏幕上那些光怪陆离的应用场景、那些诱人的薪资数字,像隔着毛玻璃看风景,清晰却无法真正触动他。他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另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深邃夜空下,那些冰冷而永恒闪耀的星辰,以及构成它们运行轨迹的、简洁而优美的数学公式。那是秩序的化身,是宇宙间最本真的语言。纯粹的数学逻辑,如同冰冷的溪流,总能瞬间浇灭他内心的躁动,带来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宁静和力量感。

然而,另一股力量拉扯着他。那是云落站在斯坦威前,指尖流淌出风暴般旋律的身影;是她收到资源限制通知时,眼中一闪而过的困惑与不甘;更是那张在图书馆尘封资料中发现的、带着父亲模糊影像和疑似云落母亲身影的旧照片。守护她,揭开缠绕两代人的迷雾,这责任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计算机,似乎提供了更直接、更“实用”的武器。入侵系统、追踪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对手行为…这些手段,听起来就像是专门为对付云家二叔那种躲在暗处的毒蛇而准备的。

“喂,耀哥,发什么呆呢?”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是子阳的大嗓门。他挤开人群,一屁股坐在蒋耀旁边的空位上,带进一股室外的冷风和运动后的汗味,手里还抱着个篮球。“这老家伙吹得天花乱坠的,听得我脑壳疼!啥AI、大数据的,不如我投个空心三分球来得实在!”子阳撇着嘴,一脸不屑,显然对屏幕上的未来蓝图毫无兴趣。

蒋耀扯了扯嘴角,没接话。子阳的世界纯粹得令人羡慕,目标明确:篮球,以及……他目光扫过教室后排,小满正坐在角落里,耳朵里塞着降噪耳机,膝盖上放着一台贴满各种奇怪贴纸的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蓝光映在她专注的小圆脸上,对外界的热闹充耳不闻。

“小满肯定选计算机系。”子阳顺着蒋耀的目光看过去,语气笃定又带着点他自己都没察觉的向往,“你看她那架势,跟电脑都快长一块儿了。以后肯定是个黑客大佬,酷毙了!”

“那你呢?”蒋耀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干涩。

“我?”子阳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体育教育啊!这还用想?篮球场就是我的地盘!”他顿了顿,忽然压低声音,带着点促狭,“不过……要是以后小满真成了黑客,需要保镖啥的,我这身手,专业对口啊!你说是不是,耀哥?”他用手肘撞了撞蒋耀,挤眉弄眼。

蒋耀无奈地摇摇头。子阳的直线条思维,有时候简单得让人无力反驳。他把目光重新投向讲台,计算机系主任还在滔滔不绝地描绘着码农改变世界的宏伟蓝图。

“数学系在隔壁小教室。”一个清冷的声音在身边响起。陈晨不知何时也挤了过来,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一个速记本和录音笔,一副专业记者的派头。“那边人少,安静。我刚从那边过来,听了一会儿。氛围跟这里完全不一样,安静得像在开哲学研讨会。”她语气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蒋耀心中一动。“数学系怎么说?”

“强调基础理论的深邃和逻辑之美,强调数学是科学之母,是一切应用学科的基石。”陈晨翻了一下速记本,语速平稳,“系主任是个头发全白的老先生,说话慢悠悠的,但很有力量。他说,‘选择数学,就是选择与永恒和真理对话。它可能不会立刻给你带来黄金屋,但它赋予你的思维武器,足以让你在任何领域穿透迷雾,洞见本质。’”她顿了顿,补充道,“他还引用了希尔伯特的话:‘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这句话像一道电流,瞬间击中了蒋耀。穿透迷雾,洞见本质!这不正是他此刻最需要的吗?调查父亲、云落母亲、云家二叔的真相,层层叠叠的谎言和掩盖,不正是一片需要最锋利逻辑之刃才能劈开的厚重迷雾?代码或许是实用的工具,但数学,才是锻造那把利刃的原始矿藏和淬火炉!用数学的逻辑去构建模型,分析云家庞大商业帝国中可能存在的异常资金流、关联交易,甚至预测二叔下一步可能的行动轨迹……这比单纯的入侵窃取,更隐蔽,也更接近“洞见本质”。

守护云落,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力或者技术手段,更需要一种能看穿阴谋、预判危险的智慧。而数学,正是这种智慧最纯粹的来源。

“啧,听着就头大!”子阳抱着脑袋哀嚎,“一堆公式定理,想想就晕。还是计算机好,起码敲出来的东西能跑能动,看得见摸得着。耀哥,要我说,你就选计算机!实用!以后帮云落学姐查点啥也方便不是?还能跟小满当同学,多好!”他再次把话题扯到小满身上,眼神亮晶晶的。

蒋耀没理会子阳的打岔,他看向陈晨:“你怎么看?”

陈晨合上速记本,镜片后的目光冷静而锐利:“我是新闻系的。在我看来,无论数学还是计算机,都只是工具。关键在于你想用这工具做什么,以及你更擅长使用哪种工具。”她停顿了一下,目光直视蒋耀,“蒋耀,你的思维模式,是那种能在看似混乱的信息碎片中,瞬间抓住关键逻辑链条的人。你习惯抽象,习惯推演,习惯用最简洁的模型去解释复杂现象。这,”她指了指隔壁数学系的方向,“是你的天赋所在。计算机的‘实用’,对你而言,更像是锦上添花,或者…一种必要的辅助技能。就像我需要学会使用各种数据库和分析软件,但核心能力依然是挖掘真相和讲述故事。”她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补充,“尤其是面对云家那种盘根错节的对手,蛮力或者简单的技术手段,恐怕难以触及核心。你需要的是…降维打击的思维武器。”

陈晨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蒋耀内心的迷惘。天赋所在…降维打击的思维武器…他一直以来赖以生存和思考的方式,被陈晨清晰地定义了出来。是的,他享受那种在抽象符号和逻辑链条中穿梭的感觉,享受解开一道复杂证明题时颅内闪过的火花。那是他的舒适区,更是他的力量源泉。

他需要这种力量,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守护,为了“知道”。

咨询会散场,人群像潮水般涌出。蒋耀没有立刻离开,他逆着人流,走向隔壁那间安静得多的小教室。数学系的咨询点果然冷清许多,只有寥寥几个真正热爱数学的灵魂在和老教授低声交谈。白发苍苍的系主任坐在那里,气质沉静,眼神睿智,仿佛自带一种隔绝浮躁的结界。

蒋耀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没有进去打扰。他默默看着那位老教授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声音平和却充满力量。那句“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再次在他心中回响,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

离开教学楼,他没有回宿舍,而是拐向了图书馆的方向。天色渐暗,华灯初上。他需要一点独处的时间,需要冰冷的公式来冷却内心的纷扰,更需要梳理那些如同乱麻的调查线索。

图书馆顶层的数学文献区,是这个喧嚣校园里难得的净土。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油墨和尘埃混合的味道,静谧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蒋耀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窗外是校园渐次亮起的灯火和城市远处模糊的光带。

他摊开笔记本,翻到贴着那张从旧报刊上小心翼翼剪下来的模糊照片的一页。父亲年轻而模糊的侧脸,背景中那个同样模糊、却让他直觉异常强烈的女性身影。他盯着照片,仿佛要穿透那层历史的迷雾。然后,他翻开了旁边一本厚厚的《组合数学与图论》,书页翻动发出沙沙的轻响。指尖划过冰冷的纸页,复杂的符号和公式映入眼帘,奇异地抚平了他心中最后一丝犹豫。

他拿出笔,在一张崭新的草稿纸上,写下了三个词:

**守护。真相。本质。**

这三个词,如同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稳稳地支撑起了他未来的蓝图。

他沉吟片刻,在“守护”与“真相”之间,画了一个指向“本质”的箭头。又在“本质”旁边,郑重地写下了两个字:**数学**。

选择已然清晰。

他放下笔,目光重新落回那张旧照片上。这一次,他的眼神不再迷茫,而是像淬火后的刀锋,冰冷而锐利。他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之前整理的关于云家旗下几家核心公司近十年财报数据的文件夹。这些公开数据浩如烟海,充满了精心修饰的痕迹。以前他只是简单地浏览,试图找出明显的漏洞。

现在,他的思路变了。

他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命名为:【基于图论和异常检测算法的关联交易网络初步分析模型】。

指尖在键盘上敲下第一行思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