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67章 自今日起,草原属于大明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可一旦陷入边疆的长期征战,再好的家底也经不住消耗。

兵甲要锻造,粮草要转运,伤兵要救治,阵亡要抚恤——每一项都像填不满的窟窿,最终只能把负担压到百姓身上。

史书里写着“海内虚耗”、“民不聊生”,民间传着“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说到底,都是血的教训。

可今日,大明做到了!

不是赶走了哪个部落,不是接受了哪个大汗的投降,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岭北设了都司,修了驿道,开了商路,连拓荒垦殖、经商贸易都摆到了台面上。

这不是一时的征战,是要把草原当成自家的土地来经营;不是把蛮夷当成对手来驱赶,是要让他们跟着大明的规矩过日子。

“难怪要抓两个大汗回来!”人群里有人恍然大悟,“这是告诉草原上的人,以后再没什么‘黄金家族’说话的份了!”

旁边立刻有人接话:“可不是嘛!皇孙殿下都说了,让咱们去拓荒经商,这是要把草原变成咱们的粮仓、牧场啊!”

一个曾在驿站帮过忙的小吏挤到前面,大声说:“我听说岭北的商路都规划好了,从广宁卫一直通到西域,咱们的茶叶、丝绸运过去,能换回来成群的牛羊!”

这话像火星掉进了干柴堆,瞬间点燃了百姓的热情——不能耕种又如何?能做生意、能养牛羊,照样能过上好日子!

欢呼声再次掀起高潮,比刚才更响、更烈。

那些曾经觉得“守草原得不偿失”的疑虑,在“大明做到了”的事实面前,碎得像阳光下的冰碴。

百姓们望着朱高炽手中的金锤,望着囚车里狼狈的蒙古大汗,忽然觉得胸口里堵着的一股气顺畅了——原来中原王朝不止能守着长城,还能把旗帜插遍草原;原来汉人不止能种好自家的田,还能在漠北的土地上,活出另一番模样。

“去草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立刻有人响应:“对,去拓荒!朝廷分田免税,怕什么!”“我表哥是铁匠,正好去榷场做生意!”

朱高炽看着眼前沸腾的人群,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知道,这一刻,大明的子民心里种下的不只是骄傲,还有一种更珍贵的东西——那是对土地的渴望,是对远方的勇气,是相信“大明能做到”的底气。

而那两座囚车里,脱古思帖木儿依旧麻木地垂着头,也速迭儿则死死咬着牙——他们或许永远不会明白,这场欢呼里藏着的力量,远比千军万马更能改变草原的命运。

因为从这一刻起,草原不再是蛮夷的牧场,而是大明子民心中,可以去闯荡、去建设的家园。

“大明万岁!”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这三个字就像潮水般淹没了整条大街。百姓们互相拉着手,笑着跳着,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他们想起了元末的战乱,想起了颠沛流离的日子,而现在,他们的王师能生擒蒙古大汗,他们的朝廷敢向草原喊话,这份骄傲,是用一场场胜利堆起来的。

也速迭儿似乎被这阵仗惊醒了,缓缓抬起头,看着欢呼的人群,看着朱高炽手中高举的金锤,忽然浑浊的眼中滚下两行泪。

他停止了嘶吼,呆呆地望着那片明黄的龙旗,仿佛终于明白,自己输掉的不只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草原的未来。

朱标走到朱高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带着笑意:“你小子,总能把民心都拢到一处。”

朱高炽放下金锤,看着眼前这片欢腾的景象,笑道:“不是咱能拢,是大明的刀够硬,百姓的心够齐。”

阳光穿过拱门,照在欢呼的人群脸上,照在囚车的铁栏上,也照在朱标与朱高炽相视而笑的脸上。

远处的钟鼓楼传来报时的钟声,浑厚而悠长,仿佛在宣告:一个属于大明的新时代,正在这欢呼声中,缓缓拉开序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