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代从军:我从列兵到特战兵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章 九龙山下的拥军亭
书首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在滇省的东北地区,有一个没落的小县城。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曾是滇省四大古国之一的———句町古国。

史籍记载的句町古国,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

强盛时期的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滇省大小。

她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就设在这座没落的小城市———南广县。

句町古国,在新朝时期走向衰败,当时王莽欲贬句町王,而且将其弟杀害。

句町王不能服,起兵反抗,战争长达八年之久,未分胜负。

一代古国,就此落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曾经的繁华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有贫穷和璀璨的壮族文化。

在距离县城四十公里的地方,有座壮族先民们供奉起来的神山———九龙神山。

如今,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还一直延续着这种活动。

传说,这座神山是由九条神龙陨落于此,化作九条河流。

故而得名,九龙神山。

有一个村庄,就坐落于这座神山脚下。

当春季来临,这里会绽放出满山的桃花。

寒冬来时,又是别一番风味,冬季的樱花会把整座山,包括山脚下的村庄,都染的粉粉美感。

这两个季节来临时,村庄都会变的极美,外加滇省极蓝的天气,好似日漫,画出来一样的。

村子被一条国道横穿而过,而村子正中央有一处空地。

大约,有一个足球场的大小。

在空地边上,有一个凉亭,凉亭上有块牌子——“拥军亭”

是政府,为了纪念村里,姓陆的军人世家而建。

拥军亭不大,却有不少村里的大妈、老奶奶,在此乘凉,编排闲话。

都2018年了,她们依旧穿着壮族传统服饰,头戴白色围巾。

老思想也依旧刻在她们的骨子里,难以抹去。

她们不会讲普通话,大多数人讲话,一半壮话夹着一半西南官腔。

识字的人就别提了,寥寥无几。

“听说了吗?前不久县里的大领导,又来陆家慰问了。

不仅带来很多礼品,还帮忙修缮了院子,修的可漂亮了。”

“早就知道了,据说还给了不少钱呢,真羡慕他们家,早知道,我也送我儿子去当兵了。”

“你送顶什么用,人家、家里当了三代的兵,肯定有不一样的待遇啊,你把儿子送进去,那可就没人给你打工,给你传宗接代了。”

“对对,而且当兵很苦的,你怎么舍得送孩子去。”

“诶,我听说又到了征兵的时间了,我看呐,他们家第四代的小辈们,怕是没人会去当兵咯。”

“是,我也觉得,他们家00年这一代的人一个比一个调皮,看着就不靠谱。”

聊到这,她们一个个的幸灾乐祸,就等着看这一出好戏。

陆家当了三代的兵,虽然没出过什么大将军。

可也是三代人都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军营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领导也时常会来慰问,惹得村里人又羡慕、又嫉妒。

眼看第四代的娃们都不成气候,她们的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要是陆家断了传承。

那不得,笑他们一辈子?

那不得,让一贯昂首挺胸的陆家长辈们,抬不起头来?

“诶诶,看,陆家小辈又出去干些什么不着调的事了。”

她们伸头探脑,从凉亭里看向不远处国道上的摩托车。

这种摩托车,在九龙山附近十里八乡都找不到第二辆。

她们只知道,外形古怪的好看,据说比125摩托车跑的还要快。

那车好像叫什么春风、仿赛,听起来很高大上,反正她们听不懂。

只知道,陆家第四代里排行老三的陆显威,特别喜欢骑,骑的飞快,像风一样。

她们一致认为,这车也是政府送的。

没别的原因,就只是因为她们没见过,这种看着高大上的东西,陆家肯定舍不得买给孩子。

摩托车上,陆显威在前驾驶,陆永华在后手提渔具。

老妇人们,冲着他们笑:“你们这是要去那里哟。”

“听说前几天县里领导过来你们家慰问,给了多少钱呀。”

“陆家小子,你们今年去不去当兵。”

面对老妇人的嘴炮轰炸,陆显威只是微微笑着。

虽然不打算回应,可这样也算礼貌的了,没爆出口都很不错的了。

谁都听得出来,这些老妇人在酸唧唧歪的讽刺他们。

后座上的陆永华,可不惯着她们,张嘴就来:“我们去抓说胡话的鬼,抓来油锅里炸。”

“领导给了我们两百万,要不要分你们点?”

“哦,还有,我们去不去当兵不知道,听说,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去当兵。”

“到时候我帮你们把儿子给报名当兵上去,让他们不能出外省打工,也让他们不能养你们。”

“让你们好些年都不得见面,就让他们在部队里面吃着苦头,给你们尽孝好不好?”

陆家小辈排行老二的陆永华,一人舌战群雄,居然占了上风。

怼得。

村里情报站的老妇人们,哑口无言,纷纷露出嫌弃的眼神。

真晦气。

没注意看,他们家最不着调的混子老二也在这里。

陆显威拧动油门。

摩托车在国道上沿着弯压,速度之快,眨眼间便来到了河边。

春风250sr摩托车的声浪,在村中回荡。

停好车后,老二、老三便一起拆开渔具包。

渔具包里,有路亚,也有手竿。

而老三陆显威,最喜手竿,哪怕不上鱼,坐上一整天他都不会嫌累。

老二陆永华与他不同。

他更喜路亚,有鱼没鱼,刨两杆再说,打一枪,换一地。

他可不像老二那么的有耐心,一坐一整天!

耐不住,根本耐不住。

“来哥,抽烟。”

陆显威准备完手竿的钓鱼工作后,散了支烟出去。

“好。”陆永华接过烟,感叹道:“没想到,你去技校混的这么好,回来都买上机车了。”

陆显威笑笑:“学生钱,好赚。”

“以后发达了,别忘你哥哦。”

“要不是催着我回来,我还能多做点产业呢。”

这小子,在学校里可是什么都干的,只要能赚钱的事,他都干。

倒卖越南款的卷烟万宝路,倒卖二手手机、相机、电脑等等等……

最暴利的,就是当时流行的二手苹果手机。

对于什么都不懂的学生来说,哪怕是二手的,那也是极有排面的。

兜里揣个苹果出去,地位都得高上别人一截。

没钱买的学生,还可以分期付款。

这些产业链,这些资本家的思维,都被陆显威吃的透透的。

加上父母又舍得给娃花钱,能不赚钱才怪了。

那辆春风摩托车。

没靠父母,也没贷款,纯靠17岁的陆显威,自己全款拿下的。

要不说,这小子适合做生意呢。

仅靠着技校的一年时间里,就赚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赚不到的钱。

“你厉害,不然你别当弟了,当哥吧。”陆永华竖起大拇指。

陆显威摆手:“别开玩笑了,哥永远是哥。”

虽然他们只是堂兄弟的关系,但是他们陆家人非常团结。

就连名份排行,都是按照亲兄弟的名份来排的。

陆家第四代是00后,一共有九个兄弟姐妹。

九个人当中,只有一个女孩子,唯一的女孩子,被陆家人当宝贝供起来。

陆永华在这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

也算老大哥了,可他也是当中最调皮的一个。

天生混黑社会的料。

从小学到初中毕业,辍学后,一直都在当混子。

也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混子。

村里情报站的老妇人开玩笑说:他是南广县黑道的未来,年纪轻轻就敢跟县里的地头蛇叫板。

他也并非愣头青。

相反,有勇有谋,还是这一群孩子里口才最好的。

老一辈的陆家人都说他捡了太爷爷的性格,捡了太爷爷的脾气。

是最有望成为太爷爷陆万明一样,神一般存在的人。

可惜了,没用到正道上。

“上鱼,上鱼。”

陆显威上提手竿,激动道:“还是条大鱼。”

书首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