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盘点历史遗憾,不,我要改变历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6章 靖康之耻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在一开始被金军包围后,便选择了突围逃跑,

论逃跑技能也只有赵家的那位“高梁河车神”与之有的一比,

夜袭金营失败后,姚平仲乘青骡逃亡,

一昼夜疾驰七百五十里,抵达邓州,经武关至长安,

本欲隐居于华山,后又觉得不安全,遂又前往蜀地,

他先到青城山上的上清宫,后又进入大面山,

在山中行走二百七十余里,找到了一个石穴居住,

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夜袭实际上是一场胜仗,一心只想躲起来害怕被治罪,

朝廷多次下诏寻找他都未能找到!

直到四十年后其再入世,

发现已经改朝换代,可谓是历史上“最怕死的将军”!

此次赵桓二人擅作主张的夜袭之举,

不仅打乱了李纲的计划,更是害苦了此时正在金营中与之议和的赵构、张邦昌二人。

面对完颜宗望的质问,少宰张邦昌被吓得大哭,丝毫没有了一朝少宰的威仪,让金军众人一脸的鄙夷!

相反,赵构则是表现的比较强硬和镇定,

不卑不亢的说自己一直待在金营,不知此事。

还训斥张邦昌“看你这个没出息的,丢人现眼!”

面对金人的一连串试探和刁难,

赵构也能以自身的胆略和才学应对,展现的不卑不亢。

让金军觉得赵构根本不是赵氏皇族之人,

要求宋国朝廷换一个皇室之人当做人质。

于是赵桓安排肃王赵枢与之置换,

侥幸捡回一条命的赵构受到了赵桓的高度褒奖,更是赋予其太傅一职。

同时赵构的表现也为其在百官以及民间赢得了很大名望。

待金军退走后,赵构当即以前往河北征兵保护京师为由离开汴梁,

(作者后来有查到赵构是在靖康元年八月,第二次金军南下期间,受命前往金营议和途中,行至磁州时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并在相州建立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号召天下兵马勤王,本书这里与历史有些许不同,一切为剧情服务,还望各位历史大家谅解!)

赵构在黄河以北开始征兵,

后宋钦宗赵桓在何粟、孙傅、胡唐等人的建议下,

任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负责在黄河以北铸造抵抗金军的一道防线!

同年十一月赵构在相州开设天下兵马大元帅。

眼下才是靖康元年四月,赵构还只是河北兵马大元帅,

但是麾下也已经聚拢了不下十万之众的各路义军!

像宗泽、岳飞等将领皆汇聚在赵构麾下!

“朝廷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赵构转头看向一旁的心腹汪伯彦,面露焦虑之色。

如今围困开封的金军已经尽数退走,这本应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但朝廷却一直没有下达旨意让赵构交出兵权返回京师,这让赵构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赵构曾多次上奏朝廷,详细描述金军退走途中的种种恶行,如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等,

并恳切请求朝廷出兵剿灭这些分散的金军。

然而,这些奏章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回应,

这让赵构感到十分失望和无奈。

“殿下,京师并没有消息传来,想必……”

汪伯彦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赵构见状,眉头微皱,追问道:

“想必什么?但说无妨!”

汪伯彦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说道:

“想必是官家和朝廷上的主和派官员不愿或者说不敢招惹金军。

他们可能认为与金人和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出兵剿灭金军则可能引发更大的战争和冲突。”

赵构听后,脸色变得阴沉起来。

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的皇兄和那些主和派官员们难道就如此畏惧金军?

想到这里,赵构不禁感到一阵心寒。

朝廷中的主和派势力强大,他们一直主张与金人和谈,以换取暂时的和平。

“本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赵构挥了挥手,示意汪伯彦退下。

尽管心中对朝廷的不作为感到不满,但他也明白自己目前的处境。

在没有得到朝廷明确旨意之前,他不能擅自行动,

否则可能会被视为抗旨不遵,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