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箱吧,导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0章 牛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40章牛叉

1999年4月3号,周六。

经过一周的准备,路江新专正式进入拍摄环节。

这次新专8首歌,和往常一样,每首都会配备。

不过并不是每个都由路江来导演。

路江主要负责《不醉》《东风破》《兰亭序》以及《十年》。

这也是本张专辑最重要的四个作品。

其余四首的则是意识流,由团队里其余人分组合作完成,路江做监制。

现在路江的团队,除了张静初和宁昊外,已经扩充至24人。

这24人专业各有不同,有即将毕业的学生,也有行业老手,这就算是路江真正的制作班底了。

至于张静初和宁昊。

路江对的张静初定位很简单,纯粹的友谊嘛,偶尔可以串串门,至于参与制作就算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而宁昊现在其实同样是路江团队里的一员。

只不过现在他拍自己的毕业作品去了。

那正是《星期四星期三》。

宁昊说,要毕业了,总得拍个片子糊弄糊弄,混个毕业证。

等他拍完了再回来掌镜,协助路江拍摄《不醉》。

团队形成了规模,成立影视公司一事也要开始走流程。

但目前卡在取名上。

路江也不着急,反正工资照发,大家也跑不了。

上午8点,团队来到《东风破》片场。

这是一间外表破旧的四合院。

一同到场的还有王长田的摄制小组。

他们是来采集第一期《中国娱乐报道》的素材的。

双方见了面,简单寒暄后,王长田就对片场的绿布好奇起来:“这些绿布是干嘛的?”

“之前和你说过新歌特效是个亮点,喏,这就是做高端特效用的,现在好莱坞特效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路江简单讲解了一番原理。

此时四合院内已经架设好多块绿幕。

原版《东风破》就涉及到特效。

也就是杰伦手指抚摸之处,特效扫过,物件由旧变新。

看上去简简单单的特效,在99年想要实现并不容易。

好在金手指也给了关于这些镜头的特效制作办法。

拍摄端要怎么拍,后期要怎么做。

绿幕怎么摆,胶片形式要怎么做后期,数字形式又得怎么做后期,后期用什么软硬件,要怎么操作等等,金手指都有教。

只要路江肯学,就能学到,无非是费时间多少而已。

其实在特效方面,国际上特效水平已经发展得很好了。

很多效果真的想要实现其实并不难。

只不过大多得找老外。

没办法,两岸三地相关人才太少了。

当前内地影视圈做特效的方式又很古老。

涉及到绿幕制作的,更是没有。

只有香江方面的电影才有大规模涉及,比如去年的《风云1》。

所以想要实现绿幕制作,这年头基本得找香江团队或者老外,价钱自然不会低。

周建辉于是建议用别的方式呈现“旧变新”,或者用五毛特效。

毕竟只是个,没必要。

但路江坚持要精益求精。

反正金手指会教,那就组个小团队自己搞。

特效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未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