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陵神秘客家往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十一章:炸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巨石下面有许多蛇,长的有二米,我亲眼见了,所以心里非常的害怕。

我一直怀疑是不是某种动物,用鱼来引我下水,然后吃掉我?

我认为是,肯定是。

有了这个想法,鱼再多,我也不敢去了。

还是小命要紧!

其实,有一个地方的鱼是非常多的。

它就是桃坑大桥下面。

这里的鱼真的多,而且还很大。

我们夏天的时候,就喜欢站在桥上,看下面的鱼。

清澈的河水里,有一条条鱼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十分的安逸,大的有二米多长。

这是很大的鱼了。

桃坑河里的鱼最大的只有一尺来长,而这里的鱼却非常的大。

望着这多鱼,真是口水直流,恨不得一头栽下去,把这些鱼抓上来。

但不行啊,会死人的。

我家对面邓姓人家,弟弟是黄铺军校学员。

失败之后,没去香港,没去台湾,而是回到了家乡。

结果天天被批斗,他受不了,就是在这桥上一跃而下,自我了断。

后来平反,他无妻无子,他哥哥全家因此而转为商品粮,算是一种安慰吧。

当然,我估计有人会问,既然有如此多的鱼,为什么不炸呢?

这个不行。

因为桃坑大桥是维系北西客家的唯一通道,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交通要道,是严禁炸鱼的。

当时有一种说法,在这个地方炸鱼,是要坐牢的,所以大家都不敢。

其它地方的鱼死的死,伤的伤,只有这地方的鱼安然无恙。

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个个白白胖胖,膘肥体壮,看得我们肺都要气炸了。

当然,后来它们的好日子还是到头了。

因为有人下手了。

我记得是冬天的某一天,当时天上正飘着朵朵雪花。

突然一声巨响从河中传来。

声音非常的响,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但我们立即明白,有人在桥下炸鱼。

我们立即飞奔而去,但冬天的鱼,不像夏天的鱼,不论是死,是活,都不会浮出来。

毕竟是鱼呀,美味的鱼!

我们一年到头难得吃一顿肉,鱼绝对是珍品。

当时河里上都是雪,还刮着刺骨的寒风。

这要紧吗?

不要紧的。

只要能吃上鱼,冻个半死也是值得的。

即使死,也值得一试。

我二话不说,脱光衣服,一头栽进水里。

水下的鱼真多,基本上是白花花的一片。

可以我只有两只手,一次只能抓一条,抓完之后,浮出水面,把鱼扔在岸边,又去抓了。

如此反复,抓了三条大鱼。

还想抓,但不行,大冷了,冻得我差点昏厥过去。

这可不行哦!

毕竟有鱼吃了,再把命搭上就不值了。

于是,我高高兴兴把三条鱼带回了家。

至于抓起来,坐牢什么的,也没有发生。

街上姓龙的,把炸弹扔在水里就跑了,躲了起来。

他想有人会抓他。

结果没有谁找他的麻烦。

估计是天寒地冻,大家不愿意跑,就听之任之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桥没有倒塌。

如果桥倒人亡,坐牢是肯定的。

其实,炸鱼是有极大风险的。

当时,大家炸鱼用的当地生产的一种火药。

这种火药燃烧速度极快,快到你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炸了。

我们过年玩鞭炮,就不敢玩这种鞭炮,引信再长也不敢。

因为往往是刚点燃就炸。

炸得人心发毛。

街上的春牛就是用这种火药去炸鱼,结果把右手炸没了。

当时,人还很清醒,一直说要喝水。

大家给他喝了,人很快就挂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大出血的人是不能喝水的,否则血会越流越多,直到流完。

当年大家都不知道。

但我想,知道也没有用。

客家医学条件和技术有限,像这样的危急病人,只能送县城医院。

县城与客家山区不通公路,也没有救护车,去县城的话,只能走水路,需要一天一夜。

再厉害的人估计也会呜呼哀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