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富自由,从每日情报系统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0章 父母几十年的夙愿,助其圆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滋啦滋啦滋啦——

早上6点半,田小妹一边在厨房里翻炒着一份土豆丝。

心里也一直在琢磨儿子前两天提到的,正在和朋友合伙开店的事。

开一家饭店,是她和丈夫姜闻畅想了几十年,但一直没能如愿的事情。

两人刚结婚那会儿,就想着开一家夫妻店。

但那会儿姜涛的爷爷奶奶也没什么积蓄,帮不上什么忙。

两口子也不愿到处求人借钱,于是便出门去打工赚钱。

刚攒到开店的钱,田小妹怀上了老大姜河,开饭店的计划只能搁浅。

两人就想着等老大两三岁上了幼儿园的时候再开店。

结果又怀了老二,然后是老三……

终于等到老三姜冰也上了幼儿园的时候,姜涛的爷爷奶奶又先后患病离世。

姜闻是家里的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帮衬。

给父母看病和办丧事儿,不仅花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

等两口子把家里的外债还完的时候,家里的老房子也因为年久失修,到处漏风,快成危房了。

于是,又推掉了老房子,开始盖新房。

结果就是又欠了一屁股债。

等盖房的债务还完,姜河,姜涛,姜冰三兄妹也陆陆续续开始上初中,高中,到了花钱最利害的年龄段。

两口子一边还债,一边供三个孩子上学。

明明每年都是从年头忙到年尾,忙得要死。

但就是赚不到什么钱,一到过年的时候姜闻两口子连给三个孩子买新服都发愁。

别人家过年杀头猪,姜闻两口子最多也就买个二三十斤肉。

买鞭炮也是抠抠搜搜,只买一点点。

好不容易供三个孩子上完学,又给老大姜河盖房,给他娶媳妇儿。

老大结完婚,老二结婚。

姜闻和田小妹两口子婚后忙忙碌碌四十多年。

一直在赚钱,欠债,还钱,赚钱,欠债,还钱这样的循环当中度过。

活了大半辈子,从来就没富裕过,手里的存款从没超过10万的时候。

两口子心心念念一直想开一家饭店的梦想,也一次又一次的破灭。

在养家糊口和梦想面前,不得不为几两碎银而低头。

打工至少是稳赚不赔,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钱。

最大的风险就是老板卷款跑路。

姜闻两口子求稳,即便是一天少挣几十,也一直都只跟认识的老板干。

倒也不用担心老板跑路。

开饭店,不仅要付出房租成本,设备成本,材料成本。

能不能做起来,也都是未知数。

每年都有那么多新饭店开张,也有那么多的老饭店关门。

谁能说自己一定就是生意兴隆的那家?

而不是因为生意萧条而不得不关门的那家?

姜闻和田小妹两口子大半辈子都在贫穷中度过,大半辈子如履薄冰。

可以说没有丝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

所以,一直以来开饭店的梦想,两人也只能闲聊的时候畅享一下。

从未去落实,也没有机会去落实。

两口子这庸庸碌碌的一辈子,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打工是普通人一辈子的主旋律。

自主经营,哪怕是开一家小店当老板的都是少数中的少数。

姜闻和田小妹老两口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老了竟然也有这么享福的一天。

他俩在姜氏食品厂那边上班,姜涛给俩办理了京城这边的社保。

扣完五险一金,老两口一个月到手也有3万多!

两人每天要做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调配腌制八宝酱菜的秘制配方。

这点儿工作量,两人基本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做完,剩下的时间完全自由分配。

现如今的日子过的也是老两口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但老两口忙活了一辈子,真让他们清闲点儿,他们还挺不习惯。

每天在食品厂那边调配完秘方后,老两口也会下车间,跟车间里的普通工人一起干活儿。

姜涛和姜冰都说过他俩,让他俩别那么劳累,多注意休息,但说了也不管用。

虽然在食品厂那边赚的不少,工作也清闲,但要说喜欢,还真没有。

老两口打心底里,还是想要开一家饭店。

开饭店快成两人的执念了。

前两天听到姜涛说正在跟人合伙创业开饭店的时候,老两口原本淡了的心思,瞬间又活跃起来。

只不过……

他俩还没想好怎么跟姜涛说呢。

咔~

锅里的土豆丝炒到微微焦黄,田小妹关掉了燃气炉,动作麻利地用勺子将土豆丝拨到一个盘子里。

“妈辛苦了,我来端吧。”

徐莉进到厨房后笑吟吟跟婆婆说了一句,伸手端起盘子朝着餐厅的方向走去。

“小涛起床了没?你就惯着他吧,三十多的人了,天天睡懒觉,比小雪起床还晚。”

田小妹一边解下自己身上的围裙,一边笑着吐槽一句。

当然,她也就是嘴上说说。

看着儿媳妇儿对儿子那么好,夫唱妇随,她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老公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很辛苦嘛,我刚刚已经叫他了,正在穿衣服。”

徐莉说话的时候有些脸红,刚刚的叫醒服务,不足为外人道。

婆媳俩一前一后走出厨房的时候,姜涛也刚好推门走出卧室。

“辛苦了老妈,咦,我爸呢?”

姜涛一出门不见老爸的踪影,有些疑惑地问了一句。

咔~

姜涛话音刚落,姜闻用钥匙从外面开门进来,手里还拎着一袋老家平县那边的缸炉烧饼。

“小涛起来啦,我刚去市场上买了几个缸炉烧饼,还热乎着呢。”

“新开的这家手艺不赖,跟咱们老家那边的味儿差不多。”

姜闻一边说着,一边举起手中的食品袋,展示一下自己刚刚买的烧饼。

“是吗,京城这边想买到咱们老家的这种缸炉烧饼还真不容易,我高低得来一个。”

姜涛看着老爸买回来的缸炉烧饼,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

京城这边的烧饼,大多都是那种电炉烤的麻酱烧饼。

有麻酱味儿,有椒盐味儿还有就是豆沙之类的。

姜涛他们老家那边的缸炉烧饼,算是一个地方特色。

2010年的时候还被评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缸炉烧饼兼具了香、酥、脆三种特点,百吃不腻。

姜涛从小到大吃了几十年都没吃腻。

再往里面塞点儿驴肉什么的,那味道比驴肉火烧都不遑多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