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啦滋啦滋啦——
早上6点半,田小妹一边在厨房里翻炒着一份土豆丝。
心里也一直在琢磨儿子前两天提到的,正在和朋友合伙开店的事。
开一家饭店,是她和丈夫姜闻畅想了几十年,但一直没能如愿的事情。
两人刚结婚那会儿,就想着开一家夫妻店。
但那会儿姜涛的爷爷奶奶也没什么积蓄,帮不上什么忙。
两口子也不愿到处求人借钱,于是便出门去打工赚钱。
刚攒到开店的钱,田小妹怀上了老大姜河,开饭店的计划只能搁浅。
两人就想着等老大两三岁上了幼儿园的时候再开店。
结果又怀了老二,然后是老三……
终于等到老三姜冰也上了幼儿园的时候,姜涛的爷爷奶奶又先后患病离世。
姜闻是家里的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帮衬。
给父母看病和办丧事儿,不仅花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
等两口子把家里的外债还完的时候,家里的老房子也因为年久失修,到处漏风,快成危房了。
于是,又推掉了老房子,开始盖新房。
结果就是又欠了一屁股债。
等盖房的债务还完,姜河,姜涛,姜冰三兄妹也陆陆续续开始上初中,高中,到了花钱最利害的年龄段。
两口子一边还债,一边供三个孩子上学。
明明每年都是从年头忙到年尾,忙得要死。
但就是赚不到什么钱,一到过年的时候姜闻两口子连给三个孩子买新服都发愁。
别人家过年杀头猪,姜闻两口子最多也就买个二三十斤肉。
买鞭炮也是抠抠搜搜,只买一点点。
好不容易供三个孩子上完学,又给老大姜河盖房,给他娶媳妇儿。
老大结完婚,老二结婚。
姜闻和田小妹两口子婚后忙忙碌碌四十多年。
一直在赚钱,欠债,还钱,赚钱,欠债,还钱这样的循环当中度过。
活了大半辈子,从来就没富裕过,手里的存款从没超过10万的时候。
两口子心心念念一直想开一家饭店的梦想,也一次又一次的破灭。
在养家糊口和梦想面前,不得不为几两碎银而低头。
打工至少是稳赚不赔,上一天班就有一天的钱。
最大的风险就是老板卷款跑路。
姜闻两口子求稳,即便是一天少挣几十,也一直都只跟认识的老板干。
倒也不用担心老板跑路。
开饭店,不仅要付出房租成本,设备成本,材料成本。
能不能做起来,也都是未知数。
每年都有那么多新饭店开张,也有那么多的老饭店关门。
谁能说自己一定就是生意兴隆的那家?
而不是因为生意萧条而不得不关门的那家?
姜闻和田小妹两口子大半辈子都在贫穷中度过,大半辈子如履薄冰。
可以说没有丝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
所以,一直以来开饭店的梦想,两人也只能闲聊的时候畅享一下。
从未去落实,也没有机会去落实。
两口子这庸庸碌碌的一辈子,也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打工是普通人一辈子的主旋律。
自主经营,哪怕是开一家小店当老板的都是少数中的少数。
姜闻和田小妹老两口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老了竟然也有这么享福的一天。
他俩在姜氏食品厂那边上班,姜涛给俩办理了京城这边的社保。
扣完五险一金,老两口一个月到手也有3万多!
两人每天要做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调配腌制八宝酱菜的秘制配方。
这点儿工作量,两人基本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做完,剩下的时间完全自由分配。
现如今的日子过的也是老两口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但老两口忙活了一辈子,真让他们清闲点儿,他们还挺不习惯。
每天在食品厂那边调配完秘方后,老两口也会下车间,跟车间里的普通工人一起干活儿。
姜涛和姜冰都说过他俩,让他俩别那么劳累,多注意休息,但说了也不管用。
虽然在食品厂那边赚的不少,工作也清闲,但要说喜欢,还真没有。
老两口打心底里,还是想要开一家饭店。
开饭店快成两人的执念了。
前两天听到姜涛说正在跟人合伙创业开饭店的时候,老两口原本淡了的心思,瞬间又活跃起来。
只不过……
他俩还没想好怎么跟姜涛说呢。
咔~
锅里的土豆丝炒到微微焦黄,田小妹关掉了燃气炉,动作麻利地用勺子将土豆丝拨到一个盘子里。
“妈辛苦了,我来端吧。”
徐莉进到厨房后笑吟吟跟婆婆说了一句,伸手端起盘子朝着餐厅的方向走去。
“小涛起床了没?你就惯着他吧,三十多的人了,天天睡懒觉,比小雪起床还晚。”
田小妹一边解下自己身上的围裙,一边笑着吐槽一句。
当然,她也就是嘴上说说。
看着儿媳妇儿对儿子那么好,夫唱妇随,她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老公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很辛苦嘛,我刚刚已经叫他了,正在穿衣服。”
徐莉说话的时候有些脸红,刚刚的叫醒服务,不足为外人道。
婆媳俩一前一后走出厨房的时候,姜涛也刚好推门走出卧室。
“辛苦了老妈,咦,我爸呢?”
姜涛一出门不见老爸的踪影,有些疑惑地问了一句。
咔~
姜涛话音刚落,姜闻用钥匙从外面开门进来,手里还拎着一袋老家平县那边的缸炉烧饼。
“小涛起来啦,我刚去市场上买了几个缸炉烧饼,还热乎着呢。”
“新开的这家手艺不赖,跟咱们老家那边的味儿差不多。”
姜闻一边说着,一边举起手中的食品袋,展示一下自己刚刚买的烧饼。
“是吗,京城这边想买到咱们老家的这种缸炉烧饼还真不容易,我高低得来一个。”
姜涛看着老爸买回来的缸炉烧饼,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
京城这边的烧饼,大多都是那种电炉烤的麻酱烧饼。
有麻酱味儿,有椒盐味儿还有就是豆沙之类的。
姜涛他们老家那边的缸炉烧饼,算是一个地方特色。
2010年的时候还被评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缸炉烧饼兼具了香、酥、脆三种特点,百吃不腻。
姜涛从小到大吃了几十年都没吃腻。
再往里面塞点儿驴肉什么的,那味道比驴肉火烧都不遑多让。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54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