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父刘玄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01章 刘璋意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司马朗是司马懿之兄,司马家这一代的老大。此时已经年过三十,前年从地方上被曹操征调回京,出任廷尉正之职,秩千石。

此番被曹操委以重任,入蜀联络刘璋和赵韪。

黄权虽是蜀中名门之后,可比起河内名门司马家来,那差上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河内乃是司隶重镇,太平时年,司马家比起荀家来都是丝毫不差的。

司马懿的祖父曾任颍川太守,因党锢而丢官,司马懿的父亲和两位伯父俱是两千石郡守,而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更是做到了京兆尹这样的顶级郡守位置,仅稍稍次于河内尹。

司马防更是在京兆尹的任上举荐曹操出任洛阳北部尉,这可是曹操仕途的起点。

可见司马家同曹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最少也是两代以上的交情。野史中所谓曹操征辟司马懿,而后者装病拒不应辟,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为司马篡魏造声势。

司马朗此番出使,就是曹操特地指派的,并以虎士二十人扈从,保护他的安全。

好在一路上顺风顺水,沿途都被汉中军所掌控,很顺利的就来到了雒城。

不过自此处起,危险可就剧增了。

一方面雒城的蜀军与赵韪军处在交战状态,同时,蜀军与汉中军之间也是宿敌,局面相当复杂,司马朗性格持重,自然不愿意冒险。

于是,队伍在司马朗的带领下直接进了雒城,求见雒城守将黄权。

在得知了司马朗的身份和来意之后,黄权陷入了迟疑之中。

自家主公啥心思,黄权还能不了解吗?

当年刘焉纵容张鲁在汉中坐大,为的不就是阻断道路,好让他在蜀中割地称王吗?

刘璋虽比刘焉要有志气,想要借助收回汉中而立威,以便收揽权力,但想法是好的,可做起来却是一塌糊涂。

如今赵韪作乱,刘璋的自信更是跌入谷底。

成都城里的张松等人都给自己传来消息,据他们说刘璋居然试探他们想要同赵韪议和的心思。

黄权乍一听到这消息时,也气的火冒三丈。

冷静下来之后,黄权就意识到刘璋很可能是真胆怯了。如今司马朗西来,并带着朝廷的旨意,刘璋很可能真的会向曹操请降。

可从黄权的利益出发,他其实并不支持刘璋的这个做法。

如今左将军势大,其人虽然明面上支持着赵韪,可实际上却并没有真正出兵配合对方。从现有的情报来看,左将军仅仅只是给与了赵韪一部分物资军械的补充。

以黄权的眼光来看,若是左将军真要支持赵韪,僰道根本坚持不了那么久。对方顿兵于僰道城下很可能只是用来敷衍赵韪出兵请求的借口。

否则如何会这般巧合,赵韪刚刚被自己切断了退路和补给线,僰道那边就失陷了。而且仅仅只是失陷后几日,左幕军的先锋就已经到了武阳城外了。

可见左将军只是想要借着赵韪的名义入蜀,同时利用赵韪消耗蜀中的抵抗力量。

从黄权以及本地派的利益出发,他们其实更希望投降刘封。

一来刘封是强者,慕强是本地派特性,自然希望投靠最强者。

二来则是以黄权的能力,不难判断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唯有投降最强者,才能最迅速的安定蜀中。

若是他们投降曹操这样的次强者,只会让蜀中成为战场,到时候百姓固然生灵涂炭,本地士族豪强也必然会损失惨重。

三来则是天下大势,黄权等眼光长远的士族豪强对于益州外的情报也是有所收集的。

曹操的唯才是举其实并不受到黄权等士族的喜爱。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很反常识的结论,可实际上却就是现实。

曹操在推行唯才是举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士族都是相当反对的。

因为当时的唯才是举和后世的唯才是举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情。

曹操所推行的唯才是举,核心是为我所用,简单的来说,就是只要你愿意效忠我曹操,然后你本人又具有一定的能力,哪怕你贪污腐败,哪怕你草菅人命,哪怕你名声败坏,我一样可以给你官做。

这才是曹操推行的唯才是举。

东汉末年的士族虽然腐化的严重,可很大一部分的士族子弟还是要脸的,远远没有后世大晋那般无耻。

很多士族把名声看的很重,为的就是能靠名声做官。

曹操直接来了一个唯才是举,这些士族怎么可能不反对?

更别说曹操唯才是举出来的官吏,十个里有很可能就有五、六个是贪官污吏了。

刘封这边却是截然不同,他对于天下士族采用的是后世的唯才是举,也即是既重道德,也重才干,人尽其用。

尤其是刘封并没有中原情节,在他麾下徐州人、扬州人、荆州人、乃至于交州人都一样能出头,这可是给了益州如黄权这样有志之士极大的诱惑。

益州士族在两汉可真是没什么地位,刘邦的龙兴之地可是汉中,并非益州,至于刘秀,那更是与益州只有仇没有恩。

如今刘氏父子基业已成,虽然再也拿不到龙兴之功,但从龙之功总是有的,而且越早加入,以刘氏父子一视同仁的性格,还是很有机会能进入骠骑将军幕府和左将军幕府核心位置的。

前提自然是刘璋愿意归顺左幕。

可黄权却心知肚明,刘璋的选择很可能同益州本地士族的选择不一样。

至于东州派,他们是有可能会支持刘璋的决定的。

因为东州派主要来源于是关中三辅和荆州南阳地区,少量则是来源于荆州江夏郡。

如今前两者都在曹操的治下,而江夏郡的东州派不仅人少,而且还都是刘焉的老臣,这些人并不受刘璋的亲近,话语权也远不如前面两者多。

考虑再三,黄权最后还是决定将司马朗送去成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