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风起明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四百七十九章:万众一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把前锋诸将,全都给我带到帐前。”

黄台吉的声音沙哑,他的语气之中,带着竭力平息后的倦怠,却也带着压抑的怒火。

遏必隆浑身一颤,而后再度垂首,他不敢违逆,只能是恭声应命。

片刻之后,十数名清军满蒙将校全都被带上了中军的望台之上。

一众清军将校皆是战战兢兢,跪伏在地,不敢抬头而仰视黄台吉。

黄台吉靠坐在坐椅之上,俯视着麾下的一众将校,他的神色冷漠,满是杀意。

他真的想将他们所有人都拉下去砍了。

但是这一切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临战处决大将,对于军心极为不利。

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所有人都被降职一级,罚俸半年,发至军前戴罪立功。

“曹变蛟……”

黄台吉抬起头,远望着南面靖南军浩大的骑阵。

他已经得知了为什么他们不敢往前而战。

那名骁勇无双的靖南军战将。

正是昔日仅领五百甲兵便突入他的御营之中,所向披靡的曹文诏之子侄。

冷阳高悬,阴云已散,阳光洒在黄台吉的身上,却没有让黄台吉感觉到多少的温暖,只映得他脸色愈发青沉。

黄台吉的眼眸低垂,冷声喊道。

“鳌拜何在?!”

黄台吉的话音未落,一名身形魁梧,满脸络腮胡须的战将便已经是迈步而出,应声下拜。

“我要你做前锋骑军的主将。”

黄台吉握紧了坐椅的扶手,他目视着下拜的鳌拜,一字一顿道。

“把曹变蛟的首级,给我带回来!”

鳌拜微微垂首,瓮声瓮气的应了一声遵旨,而后便毫不犹豫的站起身来,径直而去,离开了望台。

黄台吉看着仍然跪在望台之上的一众前军将校,冷哼了一声。

一旁的遏必隆当下会意,一脚便踹翻了一名将校,怒斥道。

“都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滚!”

一众清军将校听到了谩骂,这才跌跌撞撞的滚下了望台。

黄台吉的眼眸之中满是杀意,怒火在他的心头正不断的蔓延着。

但是他并没有让这种心绪影响他的判断。

“叶克书确定是死了吗?”

黄台吉缓了一缓,询问道。

遏必隆神色微怔,转目看向了站在一旁低首垂目的拜音图。

他只负责中军的事情,对于其他地方的情况并不了解。

所幸拜音图并没有真的分神,只是避免被黄台吉的波及而选择了沉默。

听到黄台吉的文化,拜音图立即便回答道。

“睿亲王已经传来了消息,叶克书确实陷在了乱军之中。”

拜音图微微抬头,观察着黄台吉的脸色,小心翼翼道。

“明军在右翼也部署了一支骑军,规模在万骑以上,所部提前埋伏在泗水沿岸,叶克书领军刚刚渡过泗水正欲往北,便与其遭遇。”

“从泗水南岸返回的溃兵声称,看到了叶克书大人,被一名身着锦袍的靖南军武将所杀。”

“睿亲王领兵过孙时铺,与其接战相拼,各有胜负。”

“经察,明军右翼骑军主将,乃是明宣武伯、平南镇总兵官,陈功。”

黄台吉双目微眯。

“陈功……”

这个名字,让黄台吉的原本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心绪,再度起伏。

陈功这个名字,对于黄台吉来说并不陌生。

陈功不仅是陈望的亲弟。

在崇祯十一年,他们的入边之后传来的战报中,频频的出现过陈功的名字。

陈望用人,从不唯亲是举,而是唯才是举。

陈胡两氏虽多有从军。

但是大多官至千总、守备等职。

唯有胡知义、胡知礼、陈功三人被委以重任。

胡知义守卫汉中,李自成集结重兵几次进攻,皆遭遇大败。

胡知礼、陈功两人常年随军,最终得以外放为将,必然是得到了其认可。

能够被陈望这样的名将认可的人,在军略之上又会差到哪里。

回想着从多尔衮那里收到的战报。

黄台吉已经可以确信。

陈功。

是一名骁将。

如同曹变蛟一般的骁将。

不仅仅是个人武勇。

还在对于骑军的运用,察觉战局形势的变化,做出最优的决断。

黄台吉的心绪再沉。

靖南军的骑军骁锐。

济宁东郊虽为旷野,但是东西两面皆有河流,难以左右包抄。

纵使在骑军之上,他们数倍于靖南军,但亦是无用。

“陈望……”

黄台吉凝望着远方靖南军浩瀚的阵线。

他的心中冷冽。

或许。

济宁这个地方。

真的会成为他的葬身之所……

“咚!咚!咚咚咚!!”

沉重的鼓声在济宁东郊的旷野之上回荡。

远方。

济宁东郊青色的平原已经全然被赤红之色所覆盖。

视野之中。

满是夺目的红色。

赤色的浪潮从地平线的一端蔓延至另一端。

兵刃反射的光芒刺痛了他的眼睛。

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自心底最深处弥漫开来,逐渐冻结了他的四肢百骸。

高亢的军歌。

正从远方传来。

“万众一心兮……”

“群山可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