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亮剑:开局丁炸桥,自酿地瓜烧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3章 李云龙有功晋升为中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湄河从北向南,随后进入南方境内,随后汇入大海。

高棉缺少一个出海口,没办法形成内河航运。

想要走航运路线,必须看别人的眼色。

如果动用人力物力,从湄河分界线处打通一条运河,直接贯穿。

意味着滇南将拥有另外一个出海口。

说实话,工程量有点大。

现在的设备水平较差,车辆运输能力也不足,高棉这边的路基条件也比较差。

比较靠谱的方式是修铁路,从滇南贯通到高棉,然后再搭配运输船直通海域。

陆运跟海运结合,也能降低一部分运输成本。

海底发现了大油田,且能持续开采,提供了很多便利。

运输船、军舰都可以到那补充油料,不用考虑往返问题。

假如没有油料,安排运输船,要先考虑航行1000多公里,还要考虑返航一千多公里。

光携带自用的油料,都是一个恐怖的数据。

让人能想起经典的走多远的问题,携带100斤粮食,每公里消耗一斤,最远只能走50公里。

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海上基地补充油料,所有的军舰跟运输船的航运距离要减少一半。

机场、发电站、堡垒、岸防火力逐步落实之后,丁伟还计划在这里筹备造船厂,具备船坞的修缮能力。

让它彻底成为一座正儿八经的海军前沿阵地。

同时还可以考虑,将部分人的家属接过来。

譬如李云龙,完全可以把秀芹跟孩子接过来,岛上生活也不错。

其他军官士兵,也可以自愿将家人接过来。

这里是我们的地盘,必然会长时间驻军的。

得益于钻井平台,大量优质的轻质石油开采出来,冶炼成本较低,非常适合用于工业建设。

增设了2艘专门的运油船,从海上满载油料,不断的往北运输。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它对工业增长的援助极大。

化工产品、机械设备、汽车运输、船舶等等,想要运作起来,都离不开油料。

海底石油的储量百万吨,油层较浅,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手段,单靠着现有的钻井平台进行扩展,就足够抽取大量的优质原油。

这玩意儿可是真值钱啊,油泵不断的往外涌,一块,两块,十块,一百,一万美刀。

啥都不用管,抽出来的不是原油,全都是绿油油的钞票。

成立一个专门的两栖作战区域,辖两个军的兵力,推荐李云龙担任司令。

有关于建设效益,形成了一份专门的报告材料,提交到总部。

第一个裨益,帮助了大片海域的安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