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54章 忙碌的中印公路(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老潘买的地就在密支那南边的伊洛瓦底江东岸,买了两百亩。

因为基本都是生地,因此比较便宜,只用了300块大洋。

平均每亩地1.5大洋。

他之所以去买地,而不是去领免费的地,是因为他暂时不会在缅甸居住。

因为不居住,这些地后面会被收回,因此他也不想去平添麻烦。

至于更多的地,倒不是他买不起,而是志愿队有限制,每个人的土地数量上限是200亩。

虽说志愿队开始用土地吸引国内同胞来定居,但也得考虑以后。

因为志愿队控制的缅北区域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很多。

满足几十、几百万人自然是可以,但一开始,志愿队并不愿意放开这个限制。

当然,等以后有机会拿下曼德勒,甚至是仰光附近的平原地带,倒不用这么严格。

短时间,志愿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缅甸。

就像老潘。

他虽然暂时不在缅甸定居,但是他的亲戚却有过来的。

他在陈家属于老人,但他毕竟是只是个打工的,要不是这两年发了财,也跟那些吃了上顿担心没下顿的人一样。

他的亲戚都是普通人,有的留在湖北老家,也有一些跟着撤到了西南后方。

可如今西南后方用民不聊生来形容都不为过。

就像四川。

本来就被川军的军阀把说收到了21世纪。

国府撤到四川来,因为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就不断增税,四川就是最大的税收来源地。

本地人都过的恼火,从沦陷区逃来的外地普通人日子更惨。

如今缅甸的志愿队愿意分地,老潘又在密支那附近买了不少地,因此就让亲戚过来帮忙照看。

至于移民什么的,老潘暂时没想。

这两年赚到不少钱的他,大富大贵算不上,但在国内还是可以过得下去,自然不愿意远离家乡。

愿意来缅甸的,基本都是在国内过不下去的人居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