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吾父耶和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章 吃什么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接着纳赛尔便回答到:“那先知立在高处,向世人宣告自己的身份。”

而后,门才被打开,放他走进去。

现在“教堂”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家或三或两的各自蹲坐,交流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他们有的谈到隔壁家的邻居把自己女儿嫁人了,又有人说有军团在强行征兵。

这些邻里之间的琐碎事情,成了礼拜前的打发时间的办法。

纳赛尔没怎么关心,转而走到了祭祀台前,帮着司铎准备圣体。

在摸到那些那些面包的时候,又感觉有些奇怪,因为这些饼的形制和先前有所不同。

察觉到纳赛尔的奇怪后,那位有些年纪的司铎没直接开口,只是流露出一个带有善意的笑容。

等到人来的差不多后,传教士便带着大家一同祈祷而后布道。

“在场的许多人可能已经听过了,又有许多人未曾听过。”

“我要告诉你们,昔日以色列人追随先知摩西,离开埃及的时候,并非一帆风顺。”

“在出埃及之后第二个月十五日,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和亚伦发怨言。”

“以色列人对他们说:我们宁愿在埃及地死在耶和华手中!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吃饼得饱。你们却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

司铎说了一个纳赛尔听过几次的故事,这个故事纳赛尔其实是真的很有感触。

在这节经文中,以色列人虽身为奴隶,却因为“肉锅”而怀念奴役生活。

这揭示了压迫结构的残酷现实:压迫者常以温饱作为交换,换取被压迫者对自由的放弃。

在这种情况下“肉锅”难道能算是压迫者给予的恩典吗?

不,“肉锅”是为了使人甘愿停留在不公义的秩序中。

紧接着,司铎又针对这段经文的后半段继续进行了解析。

走向公义的路不会是舒适的,它必须穿越旷野,忍受饥饿与迷惘。以色列人虽然逃脱了法老的暴政,但在面对现实困苦时,他们依旧会怀念过去。

这代表着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压迫那么简单,而是要忍受重塑生命秩序的痛苦过程。

这个角度,纳赛尔其实不太理解,但也不会去反驳。

当这一段,有些人听懂,有些人听不懂的布道结束后,紧接着便是分发圣体、圣血。

许多来到“教堂”的信众,其实都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这一点的食物分发。

同其他基督教的教堂不同。

他们这个教堂,在分发圣体的时候,一向比较“豪迈”。

许多时候都不需要掰饼,而是直接把新鲜出炉的无酵饼一整个塞入参与弥撒的人手中。

至于圣血,也会一人一个杯子,让众人一饮而尽。

但今天不一样,今天的派发的并非原先的无酵饼,而是经过发酵的面包。

这些发酵过的面包,整体来说,松软了许多,呈现着原型,上面又有着十字架的印记。

大家其实很少吃到这种食物,在领取的时候,都颇感意外。

但除了纳赛尔之外,其他人在完成这些仪式后,其他人便直接离开“教堂”

只有纳赛尔来到司铎身边,帮着收拾圣器,顺带着将为什么更换圣体的疑惑问了出来。

“这有什么好问的吗?难道不是有的吃就行?而且你不觉得发酵过的面包难道不比无酵饼要更适口吗?”

纳赛尔一时无言,还真就如此,过往的那些无酵饼,虽然说面粉质量不算差,但在冷了后,就是又干又硬,只有拿水煮着吃,才能入口。

而对于很多埃及穷人来讲,燃料本身就是沉重负担。

毕竟埃及这里可没什么森林,可以让人去捡拾柴火。

纳赛尔心知肚明司铎有话没说,但对方装傻他也不好多问。

司铎自己当然是清楚这种行为背后意味着什么。

在吃有酵饼,还是吃无酵饼这个事上,是可以清晰反应出公教会和正教会之间的区别。

公教会这个翻译来源于Catholic,意为普世的、普遍的教会,因此天主教的自称其实是普世教会。

正教会来源于Orthodox,意为正统信仰、正确敬拜。

在基督教的早期历史中,吃什么饼其实并没有规定,大家爱怎么吃怎么吃。

无非是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罗马教会认为最后的晚餐是逾越节晚餐,根据《出埃及记》,犹太人在逾越节只吃无酵饼,所以耶稣也使用了无酵饼,因此大家都要吃无酵饼。

而君士坦丁堡那边的教会,认为圣体礼不是逾越节的重演,而是复活生命的庆典。

而酵母便象征复活和圣灵的活力,自然有着独特地位。

加上发酵饼确实好吃,因此更多的选择发酵饼。

这件事,本来也没什么,可随着东西方教会大分裂,在1054年之后,就愈发的慎重起来。

吃什么饼等于表明自己的“宗教”态度。

司铎清楚自己这个“教堂”实则是耶路撒冷宗的分支,先前在埃及传教的时候,经常发放无酵饼,代表着耶路撒冷宗还受到罗马教会比较浓厚的影响。

如今特地在上级要求下改成发酵饼,这就意味着耶路撒冷宗要彻底同罗马教会划清界限,日后要在正教会体系中做大做强了。

“对了,纳赛尔。”

在结束仪式前,司铎又叫住了纳赛尔。

“怎么了,神父?”

回过头的纳赛尔察觉到对方面上有着一种欲言又止的表情。

“没、没什么……算了,我还是直说吧。”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会去加入军团吗?”

所谓的加入军团,就是加入八团,这并非什么绝对的好事,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坏事。

“我是说,我们‘教堂’在军团里有一些人脉,而我们想要扩宽这部分人脉,因此需要一些更合适的人,参与进这项事业。”

“你也知道,要不了多久,战争就要爆发了。”

司铎的年纪不小了,他神情有些僵硬,在他看来,让纳赛尔在这个关头,担负这样一个任务,属实风险不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