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席卷容宝斋以后,丝毫也不知自己给两位主任添了多少堵的宁卫民,开始了新的生活。
??首先,为了妥善安置弄到手的宝贝。
??他马上大刀阔斧开始实施清仓处理。
??亲手做的那几个鱼缸,除了一个送给了隔壁的米家姐儿俩以外。
??其他的全和那些新孵化的两窝小鱼儿一起,以一百二十元的挥泪价儿甩给了古四儿。
??但这笔钱,宁卫民也没能踏实揣进兜里去。
??除了请老爷子前门楼子底下又吃了一顿“老郑兴”,王府井的“清华园”洗了几回盆塘。
??又买了点“五芳斋”流油的大包子、南味儿熏鱼,以及“全素刘”的素什锦、素鸡以外。
??剩下的钱,他全都用来换了三个大樟木箱子,以作为这些名家名作的临时居所。
??至于那些用于给鱼缸加温的大灯泡子,倒是真的发挥余热,管了大用了。
??宁卫民用来把屋里里里外外,犄角旮旯都烤了一遍。
??青苔没了,蘑菇也去了,总算成功去潮除湿。
??于此同时,他每天也没忘了按照师父的吩咐趟鬼市继续淘宝。
??他买东西完全是按照老爷子教的“打炮锤”的法子。
??这摊看看,那摊看看,以“多选择,勤跑道,少出钱,买精货,少买货”为目标。
??非遇极可注目的货物,绝不留连,绝不徐徐讲价。
??只给“一口价”,回头便走,诀窍是以多为胜。
??只可惜有些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
??在买东西的过程里,宁卫民就明显感到了自己专业知识上的匮乏。
??俩礼拜,他花了一百多,居然全教学费了。
??除了一个眼下还不怎么值钱的紫檀木雕笔筒儿,换来的全是“假大名头”。
??只要是瓷器,几乎都是民国仿,就没有一样东西是对的。
??那肯定是没少挨老爷子挤兑啊。
??说真的,宁卫民都有点丧失信心了。
??他觉得自己在这年头都买不着真玩意,实在背得有点忒厉害了。
??至于老爷子所说的“不冤不乐”,他是真没有体会到。
??虽然明知道多年后,这些失败兴许真会变成连他自己都不介意的笑话。
??但那还需要修炼,是一种时间带来的境界。
??好在吃一堑长一智这话不假,知识方面他确实有所长进。
??所犯过的错误,正因为自己肉疼,他基本上都记住了。
??老爷子呢,见他知道了厉害,也不再逗他玩了。
??一天晚上,给他找来了一本一本,让他对照着实物看,当入门参考书。
??这两本书那可真是好啊,因为都是萃珍斋的东家,民国收藏大家赵汝珍写的啊。
??其中一本介绍了各门类文物的鉴赏以及相关知识,另一本则分门别类揭穿民国时期伪作古玩之黑幕。
??这两本书几乎可以说是赵汝珍平生从业的全部经验总结。
??于是有了这两本工具书,宁卫民一下子就感到杂乱无章的古玩知识有迹可循了。
??大喜过望下,他对这两本“文玩小百科”记录的各门类的古玩知识,一下子产生了极大兴趣。
??于是彻夜苦读之后,就跑到市场上加以验证。
??还真别说,实践了几次,小有成就感,宁卫民更是大为振奋。
??就这样,他趟鬼市的乐趣一下彻底变了。
??他已经不再急于找寻值钱的真东西了。
??反而更乐于一边琢磨书中记载,一边从不对的东西上挑毛病了。
??只是每天过手的物件儿,他要找不出不对的地方就别扭。
??他宁愿意吃亏,花钱买上当,买那些难以释疑的东西回去,跟老爷子讨论,请师父指教。
??没想到这真正败家的行径,反倒获得了师父的赞许。
??老爷子说了,“总算知道干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这就挺好,别老想那么高。行了,你小子这就算入门了。”
??说起来也绝了,虽然被老爷子踩乎了一顿。
??可就这评语挂脑袋顶上之后,宁卫民居然真懵对了一个。
??误打误撞,用二十六块买了一对看不出毛病的粉彩葫芦瓶。
??本来没报多大希望,结果拿回家老爷子一看,还真是雍正官窑。
??看着这个只要送进文物商店,就能当场换出个千八百的玩意。
??初尝胜利滋味的宁卫民,心情是相当复杂的。
??且不说他还真有点舍不得卖了。
??关键是连他自己,也不清楚能捡着这个漏儿,到底是运用排除法的好处,还是运气使然哪。
??最后,还是老爷子的几句话点透了这件事藏着的道理。
??“你以为我当年是怎么买到俞曲园先生的亲笔信的?那是因为宋先生教我认字,我看这信上的字写得极好,想买回去模仿才撞上的大运。我告诉你,无论你也好,还是我也好。只要是人,就是这样。只有当眼里不全是钱的时候,才能成事。”
??所以他唯一能确信的只有一样,那就是对老爷子的敬仰和感谢。
??什么叫名师啊?
??绝不是手把手的教给你知识的人。
??而是能让你对学习自觉产生兴趣和动力!
??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你指出正确努力方向的人啊!
??这段时间,宁卫民和邻居们的关系处理得也不错。
??有关水电费的事儿,他按康术德交代的,主动把当月费用全承揽在自己身上。
??还特意给罗家送了点农贸市场抓挠的新小米和鲜鸡蛋。
??如此一来,即便是有点小误会也都消除了。
??反倒弄得各家邻居还都挺过意不去,心里更念他的好处。
??还有米晓冉和边建功,他们俩都顺利过了培训期了,成为了拥有铁饭碗的正式工了。
??更是不可能忘了宁卫民的好儿。
??米晓冉一个姑娘家也没别的可谢的。
??她就和妹妹米晓卉一起,抽空用的材料是一分钱一根儿的玻璃丝,编制了几个茶杯套和小金鱼儿式样的钥匙扣,送给康术德和宁卫民。
??这是一种既算装饰又算消遣的手工制作,在社会上才刚刚开始流行。
??用这种方法编制的茶杯套儿,都是按照最常见罐头瓶尺寸来。
??有了它套在罐头瓶外头,再喝茶喝热水,拿起来就不烫手了,相当实用。
??当然,最难编制的肯定是小金鱼儿的钥匙扣了。
??那属于高级手艺,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可一旦编好,栩栩如生,是既漂亮又招眼。
??足以让拥有者平添几分自傲。
??总之,由于又有趣又实用,而且当年的人们娱乐方式又很少。
??这种手工一出现就很快热了起来,让老的少的不少人,为此起早贪黑地练手艺。
??甚至用不了多久,几乎所有工作单位的办公桌上都会放着有玻璃丝套儿的水杯,并借以花色不同区别彼此。
??这应该算是当年的一景儿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54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