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河星球风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一百六十二章 哀悼英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飘行队装备了隐形衣,首都各个角落要装上智能眼。

不要留下死角,地下防护区域,要严密设防。

贵国的监控系统,要实施对冰火岛监控,发现异动就要跟踪。

飞碟的飞行速度太快,迎击行动反应的时间非常短促。

是分分秒秒的时间,特殊情况要以秒来计算。

这次马魔王来巴巴伐利亚,我是和他同时起飞。

由于华夏国到巴伐利亚路程,比冰火岛到这里远,我来迟了,英奎不幸牺牲。

这是我的一个判断失误,失误的代价太高了,无法弥补。

我要是提前,哪怕是一分钟来到巴伐利亚,英奎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凯瑟琳总统,尊敬了汪天华一眼,表示。国家首脑对待。

巴伐利亚国,防御狂想集团打击,是个严重问题。

狂想集团,无论是在巴伐利亚再投放植物兽,还是猫脸女人来报复。

巴伐军队虽然难以应对,但,巴伐利亚人。

不会屈服马魔王的淫威,要奋勇抵抗,血战到底。

汪天华满意地点点头,和在场的人一一握手告别,进入飞碟飞走。

凯瑟琳总统回到总统府,立即召开了内阁会议。

研讨如何对待李英奎英烈的遗体,七嘴八舌的方案提出了几个。

最后决定,设置灵堂进行祭奠,在全国降半旗哀悼七天。

各大城市都要设灵堂,以便公众缅怀拯救巴西的英雄。

号召民间自发举行祭奠活动,祭奠过后,按国家首脑礼遇,送回国内安葬。

在巴伐利亚竖立英雄纪念碑,永久纪念这位为巴伐利亚献出生命的英雄。

高飞鹰的尸体如何处理,则是很大的难题。

他一生中没有干什么好事,可谓罪行累累。

尽管它作恶多端,但他是全球知名的人物,不可暴尸荒野。

凯瑟琳总统建议,内阁会议决定,在边境地区埋葬,

坟墓前立一块碑,刻上高飞鹰名字。

巴伐利亚祭奠英雄李英奎结束,派出外交部长一行,将李英奎的灵柩送回国内。

华夏国派出外交、内政,两位部长到机场迎接灵柩,在机场举行了哀悼仪式。

李英奎的亲人参加了英雄遗体交接,交接后,将灵柩送入国家殡仪馆停放。

马建国总统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举行国葬。

在京城设灵堂举哀七日,举哀期间,全国降半旗哀悼。

总理李洪林,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遗体葬在国家公墓。

巴伐利亚总统凯瑟琳,决定出席李英奎葬礼,到达后她要为英雄守灵。

经过磋商决定,凯瑟琳守前半夜,总统马建国陪同。

李英奎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在灵柩前悲痛悼念。

妻子泣不成声。英奎!家乡一别竟成了永别,你走的脚步是那么匆忙。

老人和孩子,亲朋好友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打击来的太突然了,怎能承受。

连日来每当夜雨敲窗,每当清风吹墙外竹林时。

似乎隐隐听见苦泣声,阵阵风雨、声声凄惨。

大自然也为失去了一位英雄而哀痛悲鸣!

听到噩耗,我惊的哭不出声,泪珠像鲜血洒向心海,掺杂着无限的悲戚。

透露绝望的无奈,孤独落寞地哭泣,内心深处飘落的是阵阵血雨。

年迈的父母,听到噩耗,没有流泪,眼泪变成滴滴鲜血落入心田。

脸上的沟纹更深了,老人用无声表达了悲痛。

很多家领导人出席葬礼,参加追悼会,华夏国的公众更多。

追悼会上,马建国总统,站在李英奎遗像前,心情沉痛,悲愤满腔致悼词:

群山肃立,江河呜咽,我们的伟大英雄英奎侠士。

为抗击狂想集团称霸世界的野心,战死在异国疆场。

回顾英雄的辉煌的战斗历程,我思绪飞驰,浮想联翩。

仿佛置身在厮杀的战场上,看到他出生入死的血战,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憎恨,憎恨狂想集团,憎恨魔王。

为了称霸,马魔王悍然发动世界大战,进行灭绝人性的杀戮。

置世界各国民众、政府,于水深火热之中,造成生灵涂炭。

我愧疚,愧疚没有英奎烈士那身功夫投入到战场。

像英奎烈士那样,同狂想集团作战。

新纪元,遭遇了一场空前的世界大战。

这场大战,看不到炮火连天,听不到炮声,看不到硝烟。

生物军团战的破坏性,杀戮生命的残忍,比炮火残酷百倍。

不仅杀人,动物也跟着遭殃。

这是发生在公元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没有过的情景。

在这没有炮声,没有硝烟的血雨腥风的年代,接受特殊战争洗礼。

我愧疚,没能在血雨腥风中,同英雄并肩出现在战场上。

我们欣慰,华夏国出现了英奎这样的英雄。

他是早晨一缕晨曦,那么耀眼。他是黑暗中一束烛光,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我们惋惜,惋惜英奎英年早逝,华夏国失去了一位风华正茂的栋梁。

我们惋惜,英雄没有看到抗击狂想集团称霸世界的胜利,与世长辞。

英雄以身殉国的鲜血,不会白流,我们一定和狂想集团战斗到底。

直至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彻底的胜利。

英奎,你是人们心中的烈火,永不熄灭明灯。

青山郁郁葱葱埋忠骨,绿水滚滚慰英魂。英烈的精神永垂不朽!

话外音:

李英奎和高飞鹰,同是世界知名人物,死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都是战死。

一个是誉满全球死后国葬,一个是遭人唾骂,埋在异国边境的荒原上。

为什么会是如此?世人该怎样评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